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34-历代众经见入藏录第三

序曰。自初录已来。帝年显矣。至于条例杂丛交加。固难料简。良由随译人代所出论经注解撰述不局伦次。所以依之编录无得分衢。今则随乘大小据译单重。经律论传条然取别。犹依旧例未敢大分。用启未闻知非故意。依别入藏架阁相持。帙轴签牓标显名目。须便抽捡绝于纷乱。若夫凡识昏迷妙藉开智。有教无类俗谚常谈。而顷代俊锐神解不凡。弊于堕学忽于披览。入藏见经三千余卷。未曾通历明智何从。徒丧一生虚张六识。邪正莫辩真妄混然。随俗而流无由反本。惜或。何由晓三藏之要途。洞三学之宗辖。内无负于初念。外有御于后心。今则一切不行。乃谓五尘为道本。耽附不舍如正圣焉。窃服之喻已显于十轮。鸟鼠之讥复彰于佛藏。形骸之累不能不服。口腹之劳不能不食。解脱之方既绝。惑网之计转深。一杯之水圣久制之。一纳之衣经文断服。既削足于幽显。又报苦于将来。神未超生于何逃迹。昔闻萧励俗士。读书三万余卷。慧斐末法遗僧。手写二千余轴。彼何人斯若此之胜。此何人斯若此之劣。季代浇俗未足涉言。高山仰止庶可规谏。全梵行之善友。何时不无。从如流之准酌。历代参有。固当常为心师御制情境。自须敛辙何得任人。阅三方之圣经。寻三千之法律。历三祇之远行。造三佛之觉场。斯道不亡如何背舍。辄此引喻。览者详焉。今约已译旧经。具如别显。余有玉华后翻。未觌新本。续出续附自依余录 众经律论传合八百部(三千三百六十一卷五万六千一百七十纸)三百二十六帙 大乘经一译二百四部(六百八十五卷一万一千四十二纸)六十六帙 大乘经重翻二百二部(四百九十七卷七千二百九十纸)四十九帙 小乘经一译一百八部(四百三十五卷六千六百九十纸)三十九帙 小乘经重翻九十六部(一百一十四卷九百七十七纸)六帙 小乘律三十五部(二百七十四卷五千八百一十三纸)二十八帙 大乘论七十四部(五百二卷九千一百三十纸)五十二帙 小乘论三十三部(六百七十六卷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七纸)六十八帙 贤圣集传四十九部(一百八十四卷二千八百八纸)一十八帙。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