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154-五欲缘第二(此别三缘)

第一欲系苦者。夫论五欲者既有其根。便发五欲。系缚众生不得解脱。故涅槃经云。凡夫之人五欲所缚。令魔波旬自在将去。如彼猎师。擒捕猕猴担负归家。善男子。譬如国王。安住己界身心安乐。若至他界则得众苦。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能自住于己境界。则得安乐。若至他界。则遇恶魔受诸苦恼。自境界者。谓四念处。他境界者。谓五欲也。五欲者。男女身上色声香味触等是也。即此五欲希须为义。贪着五尘名为欲也。并意识触缘之境。名曰法尘。此之六尘非直名为魔所行处。复得恶贼之名。故涅槃经云。如六大贼。能劫一切人民财宝。六尘恶贼亦复如是。能劫一切众生善财。如大六贼。若入人舍。则能劫夺现家所有。不择好恶。令巨富者忽尔贫穷。是六尘贼亦复如是。若入人根。则能劫夺一切善法。善法既尽贫穷孤露。作一阐提。是故菩萨。谛观六尘如六大贼。 第二欲障苦者。夫论欲过者。谓五欲弊魔。六尘恶贼。佛判邪惑。迷障佛性故。涅槃经云。众生五识。虽非一念。然是有漏。复是邪倒增长诸漏。为一切凡夫取着于色。乃至着识。以着色故则生贪心。生贪心故为色系缚。乃至为识之所系缚。以系缚故。则不得免于生老病死忧悲大苦一切烦恼。又云。若有菩萨自言戒净。虽复不与女人和合言语嘲调听其音声。然见男子随逐女时。或见女人随逐男时。便生贪着。如是菩萨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令戒杂秽。不得名为净戒具足。 又智度论云。菩萨观种种不净。于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近。何以故。女子小人心浅智薄。唯欲是亲。不观富贵智德名闻。专行欲恶破人善根。桎梏枷锁。闭系囹圄。虽曰难解。犹尚易开。女锁系人。染着根深无可得脱。众病最重。如佛偈言。 宁以热铁  婉转眼中  不以染心 邪视女色  含笑作姿  憍慢羞惭 回面摄眼  美言妒嗔  行步妖秽 以惑于人  淫罗弥网  人皆没身 坐卧行立  回盻巧媚  薄智愚人 为之所醉  执剑向敌  是犹可胜 女贼害人  是不可禁  蚖蛇含毒 犹可手捉  女情惑人  是不可触 有智之人  所不应视  若欲观之 当如母姊  谛视观之  不净填积 淫火不除  为之烧灭 色过既尔。自余香味触等例皆如然。一切众生。无始已来永沉生死。不能出离者。寔由女色系缚难脱。盲无慧眼。见生死坑致之陷坠。今惟道俗不观欲患。向之驰走。何日返之得免斯过。心恒被染不能暂舍。戒尚不存。焉有定慧佛性观哉。故涅槃经偈云。 作恶不即悔  如乳即成酪 犹灰覆火上  愚者轻蹈之 第三呵欲苦者。如智度论云。行者当呵五欲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将坠大坑。得之转剧如火炙疥。五欲无益如狗咬骨。五欲增诤如乌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此之五欲得时须臾乐。失时为大苦。如蜜涂刀。舐者贪甜不知伤舌。其五欲者。名为色声香味触。此之五事禅家正障。若欲修定皆应弃之(上来三门总观五欲自下五门别呵五欲) 第一呵色欲过。如频婆娑罗王。以色故身入敌国。独在淫女阿梵婆罗房中。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色欲过失。 第二呵声欲过者。如声相不停。暂闻即灭。愚痴之人。不解声相无常变失。故于音声中妄生好乐。于已过之声念而生着。如五百仙人在山中住。甄陀罗女于雪山池中浴。闻其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逸不能自持。失诸功德。后堕恶道。有智之人观声生灭。前后不俱无相及者。作如是知则不染着。若斯人者。诸天音乐尚不能乱。何况人声。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声欲过失。故论云。如五百仙人飞行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着狂醉。皆失神足一时堕地。如声闻闻紧陀罗王屯仑摩弹琴歌声。以诸法实相赞佛。是时须弥山及诸树木皆动。大迦葉等诸大弟子。皆于坐上作舞。不能自安。天鬘菩萨问大迦葉。汝最大耆年。行于头陀第一。今何故不能制自心。大迦葉答曰。我于人天诸欲。心不倾动。是菩萨无量功德报声。复以智慧变化作声。所不能忍。譬如八方风起。不能令须弥山动。若劫尽时。毗岚风至。吹须弥山。令如腐草。如阿修琴。常自出声。随意而作。无人弹者。此亦无散心。亦无摄心。是福德报生故。随意出声。法身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分别。亦无散心。亦无说法相。是无量福智因缘故。 第三呵香欲过者。人谓着香少罪。染爱于香开结使门。虽复百岁持戒能断。一时坏之。如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已以钵授与沙弥令洗钵中有残饭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之甚美。便作方便。入师绳床下。两手捉绳床脚。其师至时。与绳床俱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师言。不觉。沙弥得饮食。又见龙女身体端正香妙无比。心大染着。即作恶愿。我当作福夺此龙处居其宫殿。龙言。后莫将此沙弥来。沙弥还已。一心布施持戒专求所愿。愿早作龙。是时绕寺足下水出。自知必得作龙。迳至师本入处大池边。以袈裟覆头而入。即死变为大龙。福德大故。即杀彼龙。举池尽赤。未尔之前。诸师及僧呵之。沙弥言。我心已定。心相已出。将诸众僧。就池观之。如是因缘由着香过。复有一比丘。在于林中莲华池边经行。闻莲华香鼻受心着。池神语言。汝何以舍彼林下禅静坐处。而偷我香。以着香故。诸结卧者皆起。时更有一人来入池中。多取其华。掘挽根茎狼藉而去。池神默无所言。比丘言。此人破汝池华。汝都无言。我但池岸边行。便见呵骂云我偷香。池神言。世间恶人。常在罪垢粪中。不净没头。我不共语也。如汝是禅行好人。而着此香破汝好事。是故呵汝。譬如白叠鲜净而有异物点污。众人皆见。彼恶人者。譬如黑衣。以黑点黑人所不见。谁问之者。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香欲过失。 第四呵味欲过者。当自觉悟。我但以贪着美味故。当受罪苦。洋铜灌口啖烧铁丸。若不观食。嗜心坚着堕不净虫中。如一沙弥心常爱酪。诸檀越饷僧酪时。沙弥每得残分。心中爱着乐喜不离。命终之后生此残酪瓶中。沙弥师得罗汉。僧分酪时。语言。徐徐莫伤此爱酪沙弥。诸人言。此是虫。何以言爱酪沙弥。答言。此虫本是我沙弥。但坐贪爱残酪故。生此瓶中。师得酪分。虫在中来。师言。爱酪人汝何以来。即以酪与之。复有一国王。名曰月分王。有太子爱着美味。王守园者日送好果。园中有一大树。树上有鸟养子。常飞至香山中。取好香果以养其子。众子诤之一果堕地。守园人晨朝见之。奇其非常。即送与王。王珍此果香色殊异。太子见之便索。王爱其子即以与之。太子食果。得其气味。染心深着日日欲得。王即召园人。问其所由。守园人言。此果无种。从地得之。不知所由来也。太子啼泣不食。王催责园人。仰汝得之。园人至得果处。见有鸟巢。知鸟衔来。翳身树上伺欲取之。鸟母来时。即夺得果将送。日日如是。鸟母怒之。于香山中取毒果。其香味色令似前者。园人夺得输王。王与太子食之。未久身肉烂坏而死。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呵味欲过失。 第五呵触欲过者。此触是结使之因。是缚心之本。何以故。余四情各当分。此则遍身染着。以其难舍常作重罪。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本生因缘。过去久远世时。波罗柰国山中有一仙人。以仲秋之月。于澡槃中小便。见麚鹿合会。淫心即动。精流槃中。麚鹿饮之。即时有娠。月满生子。形类如人。唯头有一角。其足似鹿。鹿当产时。至仙人庵边而产。见子是人。以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时见此鹿子。自念本缘。知是己儿。取已养育。及其年大勤教学问。通十八种大经。又学坐禅。行四无量心。得五神通。一时上山。值大雨泥滑。其足不便。躄地破其军持。又伤其足。便大嗔恚。以军持盛水。咒令不雨。仙人福德。诸龙鬼神皆为不雨。不雨故。五谷五果尽皆不生。人民穷乏无复生路。波罗柰王忧愁懊恼。命诸大官集议雨事。明者议言。传闻仙人山中有一角仙人。以足不便故。上山躄地伤足。嗔咒此雨令十二年不堕。王思惟言。若十二年不雨。我国了矣。无复人民。王即开募。其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属我为民者。当分国半治。是国有淫女。名曰扇陀。端正巨富。来应王募。女问诸人。此是人非。众人言。是仙人所生。淫女言。若是人者。我能坏之。作是语已。即取金槃盛好宝物。语王言。我当骑此仙人项来。淫女即时。求五百乘车。载五百美女。五百鹿车。载种种欢喜丸。皆以众药草和之。以彩画令似杂果。及持种种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树皮衣行林树间。以像仙人。于仙人庵边。作草庵而住。一角仙人遂行见之。诸女皆出迎逆。好花妙香供养仙人。仙人大喜。诸女以美言敬辞。问讯仙人。将入房中坐好床褥。与好净酒以为净水。与欢喜丸以为果苽。食饮饱已。语诸女言。我从生已来。初未得如此好果好水。诸女言。我一心行善。故天与我。愿得此好水好果。仙人问诸女言。汝以何故。肤色肥盛。答言。我曹食此好果。饮此美水。故肥如此。女白仙人言。汝何以不在此间住。答曰。我亦可住耳。女言可共澡洗。即亦可之。女手柔软触之心动。便与诸女更互相洗。欲心转生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日七夜。令得欢乐饮食。七日以后酒食皆尽。继以山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已尽。今当共行。去此不远有可得处。仙人言随意。即便共出。去城不远。女便在道中卧言。我极不能复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骑我项上。当担汝。女先遣信白王。王可观我智能。王敕严驾出而观之。问言。何由得尔。女白王言。我以方便力故。今已如此无所复能。令住城中。好供养恭敬之。足吾所欲。拜为大臣。住城少日身转羸瘦。念禅定心乐厌世欲。王问仙人。汝何不乐。身转羸瘦。仙人答王。我虽得五欲。常自忆念林间闲静诸仙游处。不能去心。王自思惟。若能强违其志为苦。苦极则死。本以求除旱患。今已得之。当复何缘强夺其志。即发遣之。既还山中。精进不久还得五通。佛告诸比丘。其一角仙人者。即我身是也。其淫女者。今耶输陀罗是。尔时以欢喜丸惑我。我未断结为之所惑。今复欲以药欢喜丸惑我。不可得也。以是事故。知细软触法。能动仙人。何况愚夫。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触欲过失。如是能呵五欲。便除五盖也。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