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10-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

论谓依下二菩萨分知。疏十信等者。谓此菩萨虽位在外凡。而能信教。了知本识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决定无体唯是真如。方成正信故。下说十信菩萨信真如。及修真如三昧。以成正信之行。因果体者。因即无明果即本识三相也。体即真如也。三贤等者。异前位之信。殊后位之证。故言观察。比观者。既未亲证。但比度观察。即相似觉也。论证法身即初地已去。究竟即十地。乃至之言摄于中八。随分觉故不能尽知。然初地且约破法执故。说为少知。若克就识论。八地方觉此识现相也。 论唯佛下。三唯佛穷了。疏四相俱了者。以觉前者则不觉后。觉后者必能觉前。是故此中通言四相。故前云。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 一征。疏缘起妙理者。真如为因无明为缘。起成诸识。斯则性起为相。是不思议微妙理趣。故云妙理。问意可知。 即净而染。疏因即梨耶心体是其觉义。即不思议变者。缘者即根本无明是不觉义。即不思议熏者。论染心即业等诸识。以于不可熏变处而熏变故。不染而染者。不染即前自性心体非是染法。以不守自性故。随熏成染。故下云。真如之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 常净。疏即染等者。虽随熏成染。其体常净。如镜现秽。其体不动。斯则正由不动而得随缘。正由随缘显得不动。 结难测论唯佛知者。欲言其净则九相纷然。欲言其染则一味无变。若非佛智孰能知焉。自性心难了者。以能随缘成染故。所染难了者。以即染而常净故。言甚深智者。即八地已上。以觉转现少分而知。然从初地亦得少知。以证真故。故前云。若证法身得少分知。 显不变。论常无念者。无念即觉义。既常是觉。即无不觉。无不觉故。名为不变。疏虽举等者。如杌不作鬼绳不为蛇。东处无西等。缘起因体。即前自性净心。是此缘起体也。故云心性。 此显下疏二。初释心不相应。此明无明之体。初起微细。未分王数心境之相应故。又此无明是全性之惑故加心字。又亦可此惑是与真心不相应之法。如前云。从本以来不与妄染相应故。今以不如实知故。忽然而起。说此以为根本无明也。 唯此下二释忽然念起三。初正释今义。是诸染法始起之本故。故约忽起以表其先也。 如缨下。二引经证成四住。前使者。即无明使也。无法起者。意显无明。使外别无有法。为能起无明之本也。 是则下。三会彼同此二。一正会如文。 此约下。二结拣。意明无前之忽然。非有始之忽然也。言无前者。以此无明最微细故。更无有法前于此者。前即始也。由无始起之本故。故说忽然。故本疏云。以起无初。故肇公云。如镜忽尘如空忽云。即斯义也。 标中论染心者。以上云。无明所染有其染心。今释此相。有其六种差别不同也。 然此下疏二。初叙意逆次配者。以前说随流生起故。从细至粗为顺。次今明反流除断故。从粗至细为逆次。前取近理为先。今取易断为先也。由此下配第一染。以二乘三贤同断此故。便借下将前科此。免更会同。诚为省要。二释文。论分六段。今初二初障。疏是六下据用科名。合无此说。今此重对者。为通前类摄故。此即九相中二相。见爱等即五意中意之识。粗分别即异相也。但粗下释此别名。外执于境与境相应。内起见爱计我我所故。污其下释此通名。净行即真如根本智也。此智有二。一人空智。二法空智。此智不起者。由染心有力。为能障故。故名为污。若渐修此观。观成智起即翻染心。故名为治。斯则敌体相违。故成治义。然此以对始觉名染义也。若据论意。则约对本觉之净。以明其染故。前文云。是心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也。问障染何别。答体虽无别。名义有殊。障则对治觉立。如下文云。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染则对本觉立。如前引文。是心自性清净等。 论依二乘下。二治。疏无学等者。此是见等四住烦恼。辟支罗汉悉能离故。 疏十解下二。初约三贤以明行位二。初正显行位。据此则三贤菩萨同受此名。以皆不退失故。 故地下二引论证成。无著论即金刚论。彼论三地。谓信行地净心地究竟地。 疏此菩萨下。二对二乘。以显断惑。又二。初核劣以明粗惑二。初表异凡小。得人空者。以此菩萨得此观故。能伏现行不同凡夫。然于种子不尽除灭。不同二乘。言随眠者。种子异名。谓随逐有情眠伏藏识。今此论中约现行说。名为远离。非约种子。摄论下引证。上心则现行也。二意者。留此惑种润于故业。受分段身。修习种智断所知障。即自利也。兼俯就群品摄化利益。即利他也。若不留惑种。即同二乘独出三界。二利俱失也。故圆觉云。菩萨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问菩萨既留惑种。后起现行受分段身。与凡夫何异。答前引圆觉足辨其异。虽留惑种受分段身。以有智故终不起过。假此分段为所依故。广修种智及行大悲。终不令此起于新业。如禁蛇法。虽不令死。亦不噬人故。摄论云。烦恼伏不起。如毒咒所害。留惑(烦恼)至惑尽(所知)证佛一切智。 疏此约下。二拣定权实。初地下约顿悟说。谓此菩萨在地前时。以二空观双伏二障。分别至见道位。种现俱断。从此位去。若智增者便伏烦恼。现行至佛方断。若悲增者故意令生。极至八地。现行方伏留随眠惑。以助愿力化利众生。今此论中约生起时。一向竖说。及至断时从粗至细。故在地前。已除我执俱生分别。至登地时。唯断法执分别。二地已去秖断法执俱生。更无烦恼。不同彼教横说二障种子在第八中。良以权实教异。与此相望。校一僧祇。学者要知。须明彼教。然智解可以旁通。起行须依了义。冀诸学者审而详之。言如余论者。即瑜伽唯识等广明。 今此下。二超胜以除细执三。初正明。以是实教菩萨。从初正信。便达真如本有无明本空。随顺无念。于此地前能修法空真如三昧。自然令彼法执不生。伏于无明与真相应。故云分断。但伏故名断也。 故此论下。二引证。不了一法界义即无明也。下说发直等三心。修无住等四方便及施等六度。皆是此也。 今但下三结意。以是约执取人。非约人明执。故不论也。 二中一障。疏但执下即是法执相续。生起不断故。前云相续。今云不断。其义一也。 论依信下二治。疏十解等者。谓从三贤位中观察寻伺分断此染。直到初地方能全离。修唯识观。即资粮位中。习行顺解脱分。寻伺方便即加行位中。习行顺决择分。初地即见道位。无漏智火烧烦恼薪。通达佛法名欢喜地。三无性者。谓遍计相无性。依他无自然性。圆成无前遍计我法之性。故唯识云。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遍满真如者。即遍行真如。所言遍者。唯识云。谓此真如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故。所言证者。以无分别智契无差别理。能所两亡也。故唯识颂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法执等者。由修习唯识观故。至此成就无漏智。相分得现行。由是此执分别永得除灭。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