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030-引证部第二

如涅槃经云。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恶。愧者不教他造。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有惭愧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一切道俗人及非人。便能敬重三宝灭诸恶业。 又迦延论云。何名无惭。答曰。可惭不惭。可避不避。不善恭敬。不善往来。此谓无惭。云何名无愧。可羞不羞。可畏不畏。恶事不畏。故称无愧。又不善往来名无惭。恶事不见畏称无愧。翻此前名。故云惭愧。 又新婆沙论云。世间有情见无惭者。言是无愧。见无愧者言是无惭。到谓此二其体是一。今欲显示性相差别。令彼疑者得决定解。问无惭无愧有何差别。答于自在者无怖畏转是无惭。于诸罪中不见怖畏是无愧。复于自在者无怖畏转是无惭。于诸罪中不见怖畏是无愧。复不恭敬是无惭。不怖畏是无愧。复不厌贱烦恼是无惭。不厌贱恶行是无愧。复作恶不自顾是无惭。作恶不顾他是无愧。复作恶不自羞是无惭。作恶不耻他是无愧。复作恶不羞耻是无惭。作恶而傲逸是无愧。复独一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对他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复若对少人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众人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复若对恶趣有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善趣有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复若对愚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智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复若对卑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尊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复若对在家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出家者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复若对非亲教轨范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惭。若对亲教轨范造罪而不羞耻是无愧。复若作恶时不羞天者是无惭。若作恶时不耻人者是无愧。复若于诸恶因不能诃毁是无惭。于诸恶果不能厌怖是无愧。复贪等流是无惭。于痴等流是无愧。是谓无惭无愧差别。如是二法唯欲界系。唯是不善。一切不善心心所法。皆遍相应。唯除自性(各翻前恶是名惭愧)又瑜伽论云。云何无惭无愧。谓观于自他无所羞耻。故思毁犯。犯已不能如法出离。好为种种斗讼违诤。是名无惭无愧也。又遗教经云。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愧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又智度论偈云。 入道惭愧人  持钵福众生 云何纵欲尘  沉没于五情 着铠持刀杖  见敌而退走 如是怯弱人  举世所轻贱 比丘为乞士  除发着袈裟 五情马所制  取笑亦如是 又如豪贵人  衣服以严身 而行乞衣食  取笑于众人 比丘除饰好  毁形以摄心 而更求欲乐  取笑亦如是 已舍五欲乐  弃之而不顾 如何还欲得  如愚自食吐 如是贪欲人  不知观本愿 亦不识好丑  狂醉于渴爱 惭愧尊重法  一切皆已弃 贤智所不亲  愚痴所爱近 诸欲求时苦  得之多怖畏 失时怀愁恼  一切无乐处 诸欲患如是  以何当舍之 得福禅定乐  则不为所欺 欲乐着无厌  以何能灭除 若得不净观  此心自然无 又正法念经云。若破戒多欲而行恶法。实非沙门自称沙门。犹如野干着师子皮。如虚伪宝内空无物。又庄严论偈云。 既着坏色衣  应当修善法 斯服宜善寂  常思自调柔 云何着是服  竖眼张其目 蹙眉复聚颊  而起嗔恚相 嗔恚于出家  不应所住处 嫌恨如屠枷  嗔乃是恐怖 轻贱之屋宅  丑陋之种子 粗恶语之伴  烧意林猛火 示恶道之业  斗诤怨害门 恶名称床缛  暴速作恶本 应当自观察  出家之标相 心与相相应  为不相应耶 比丘之法者  从他乞自活 云何食信施  而生重嗔恚 他食在腹中  云何生嗔恚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