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08-宗镜录卷第四十八

夫三性法门。该通万法。于第八识。何性所摄。约有几位。 答。论云。诸有漏种。与异熟识体无别故。无记性摄。因果俱有善等性故。亦名善等。诸无漏种。非异熟识。性所摄故。因果俱是善性摄故。唯名为善。释云。此有漏种。与本第八识体无别故。性类是同。唯是无记。若能所生法。皆通善等三性。谓此种子。本能熏习。现行之因。及后所生。现行之果。皆通三性故。言因果俱善等性。即是功能差别门说。非依体门。性唯无记。此约有漏种说。若无漏种。非异熟性所摄故。故非无记。体性不顺本识体故。体既不同。不可相即。又性类别。能治所治。漏无漏殊。不可相即。 问。无漏既不从识名无记性。此为何性。 答。因果俱是善性摄故。唯名为善。法尔一切无漏之法。顺理违生。无恶无记。又摄论云。然第八识。总有二位。一有漏位。无记性摄。唯与触等五法相应。但缘前说执受处境。二无漏位。唯善性摄。与二十一心所相应。为遍行别境各五及善十一。与一切心恒相应故。常乐证知所观境故。于所观境恒印持故。于曾受境恒明记故。世尊无有不定心故。于一切法常决择故。极净信等常相应故。无染污故。无散动故。此唯亦与舍受相应。任运恒时平等转故。以一切法为所缘境。镜智遍缘一切法故。 问。本识于一切时中。为有间断。为无间断。定缘于内。定缘于外。 答。此识从初至末。无有刹那间断。内外俱缘。瑜伽论云。阿赖耶识。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间相。譬如灯焰生时。内执膏炷。外发光明。如是阿赖耶识。缘内执受。缘外器相。生起道理。应知亦尔。又缘境无废。时无变易。从初执受刹那乃至命终。一味了别而转。 问。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为复作因。为复作果。 答。互为因果。经偈云。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摄大乘论。说。阿赖耶识与杂染法。互为因缘。如炷生焰展转生烧。又如束芦。互相依住。释云。诸法于识藏。能摄藏也。为与诸识作二缘性。一为彼种子。二为彼所依。识于法亦尔。所摄藏也。为诸转识与阿赖耶亦为二缘。一于现法长养彼种。二于后法转摄植彼种。互相生故。如灯炷束芦者。举增上缘。喻因缘义。如灯炷与焰展转生焰。内炷生焰如种生现。内焰烧炷。如现熏种。又如束芦相依。为俱有因。类显二法为喻。喻因缘义。 问。种子识与阿赖耶识。为一为异。 答。非一非异。摄论云。是不净品法种子。在阿赖耶识中。为有别体故异。为无别体故不异。二俱有失。须明不一不异。此阿赖耶识与种子。如此共生。虽有能依所依。不由别体故异。乃至能。是假。无体。所。是依是实。有体。假实和合。异相难可分别。以无二体故。此识先未有功能。熏习生。后方有功能故。异于前。前识。但是果报。不得名一切种子。后识能为他生因。说名一切种子。前识但生自相续。后识能生自他相续。故胜于前。譬如麦种生于自芽。有功能故。说麦是芽种子。麦若陈久。或为火所损。则失功能。麦相不异。以功能坏故。不名种子。此识亦尔。若有生一切法功能。由与功能相应。说名一切种子。此功能若谢无余。但说名果报识。非一切种子。是故非不异。 问。种子有几多。 答。摄论云。种子有二。一外种子。但是假名。以一切法唯有识故。二内种子。则是真实。以一切法以识为本。此二种子。念念生灭。刹那刹那。先生后灭。无有间故。此法得成种子。何以故。常住法不成种子。一切时无差别故。复次云何外种子。如谷麦等。无熏习。得成种子。由内。外得成。是故内有熏者。外若成种子。不由自能。必由内熏习感外。故成种子。何以故。一切外法。离内则不成。是故于外不成熏习。一由内有熏习。得成种子。又第八识从种子生故。称果报识。能摄持种子故。亦名种子识。又本识是集谛。故名种子。是苦谛。故名果报。又二果俱有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释云。谓此种子。要望所生现行果法。俱时现有。现者。一显现。二现在。三现有。三义名现。由此无性人。第七识。不名种子。果不显现故。即显现言。简彼第七。现在。简前后。现有。简假法。体是实有。方成种子。故显现唯在果。现有唯在因。现在通因果。和合简相离。 问。种子为是本有。为新熏生。 答。唯识论云。一切种子。皆本性有。不从熏生。由熏习力。但可增长。如契经说。一切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界即种子差别名故。又经偈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界是因义。瑜伽亦说。诸种子体。无始时来性虽本有。而由染净新所熏发。诸有情类无始时来。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如是等文。诚证非一。契经说。心性净者。说心空理所显真如。真如是心真实性故。或说心体。非烦恼故。名性本净。非有漏心。性。是无漏。故名本净。由此应信。诸有情无始时来。有无漏种不由熏习。法尔成就。后胜进位。熏令增长。无漏法起。以此为因。无漏起时。复熏成种。有漏法种。类此应知。释云。心性者。真如也。真如无为非心之因。亦非种子。能有果法。如虚空等故。非有漏心。性是无漏。名本性净也。又若取正义。本有新熏合生现行。非有前后。一本有者。谓无始时异熟识内。法尔而生蕴处界等。功能差别。世尊。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一切种子与第八识。一时而有。从此能生前七现行。现行头上又熏种子。二新熏者。谓无始时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名新熏故。世尊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习故。护法意云。有漏无漏种子。皆有新熏本有。合生现行。亦不杂乱。若新熏遇缘。即从新熏生。若本有遇缘。即从本有生。若偏执唯从新熏。或偏执但是本有。二俱违教。若二义俱取。善符教理。 古德问。此总未闻熏时。此本有从何而生。 答。谓从无始时来。此身与种子。俱时而有。如外草木等种。又古德解熏种义。诸法虽有新旧二种。当生现时。或从新生。或从旧生。名为二种。非谓二种于一念中。同生一现。若尔。即有多种共生一芽之过。以此准知色等相分种。并同于此。 又问。八识之中。既具本有新熏之义。何识是能熏因。所熏果。 答。依经论正义。即是前七现行识。为能熏因缘之因。熏生新熏种子。第八识。是前七现行识所熏生因缘之果。 又问。本识等虽无力能熏自种。而能亲生自种。故。现行本识等得自生种。为因缘者。既不熏自种。如何能生自种。又熏与生何别。 答。熏者资熏。击发之义。生者生起。从因生出之义。谓本识等。虽无力资熏。击发自种之义。而有亲生自种之义。如有种性者。法尔本有无漏种子。虽有生果之能。若不得资加二位有漏诸善资熏击发。即不能生现。须假有漏诸善资熏。方能生现。又如本识中善染等种。能引次后自类种子。虽有生义。无自熏义。如谷麦等种。虽有生芽之能。若不得水土等资熏击发。亦不能生其现行。本识虽有生种之能。然自力劣。须假六七与熏方生。由是义故。本识等虽非能熏。而能生种。故与亲种得为因缘。五根尘等诸根分。亦应然。此解。今依因位。现行。望自亲所熏种。能为二缘。即是因缘。增上缘。唯除第八及六识中极劣无记。非能熏故。今按此文。现于亲种得为因缘中。既除第八及六识中极劣无记。非能熏故。望自亲种无因缘义。若言本识及六识中极劣无记。能生自种。得为因缘者。便犯异熟有能熏过违圣教失。 又问。如前六识所变五尘相分。不能自熏新种。须假能变心缘。方能熏自种故。五尘相分得为能熏。其极劣无记。亦假能变心缘。何故不同五尘相分。得为能熏。 答。今按。有为法分为三品。一者上品。如七转识。及相应等。一分能缘虑故力最强。悉有力自熏。二者中品。如五尘相分等。虽有熏力。而力稍微。假心与力。彼方自熏。三者下品。即极劣无记。而极羸病无力之人。不能自起。纵人与力扶持。亦不能起。本识等类。亦复如是。本无熏力。谓心与力。亦不能熏。由是义故。极劣无记一向无力。故非能熏。与五尘相分不同。彼自有力。但力稍劣不能独熏。假心相助。自有半力。故是能熏。由是义故。今正解者。第八识聚。及此所变异熟五根相分。并异熟扶根等。及异熟前六识等。并无新种。以其极劣。非能熏故。从本有旧种所生。其长养五根。及此扶根。及等流五尘等相分前六识所变者。皆可各有新本二种。 问。净法种子从闻熏生。于本识中。与不净种子熏发之义。有何同别。 答。染净种子皆具熏义。则增减有殊。若净法熏。损本识。若染法熏。增本识。如摄论云。转依名法身。由闻熏。四法得成。一信乐大乘。是大净种子。二般若波罗蜜。是大我种子。三虚空器三昧。是大乐种子。四大悲。是大常种子。此闻熏习及四法。为四德种子。四德圆时。本识都尽。四德本来是有。不从种子生。从因作名。故称种子。此闻熏习。非为增益本识故生。为欲灭损本识力势故生。能对治本识。与本识性相违故。不为本识性所摄。若不净种子。则熏习生。增益本识。与净种有异。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