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庄子》:穷发之北

《庄子》:穷发之北。 杨园 亩丘 毛氏曰:杨园,园名;亩丘,丘名。朱氏曰:下地也。《尔雅·释丘》云:如亩。李巡曰:谓丘有垄界,如田亩。朱氏曰:高地。孔氏曰:于时王都之侧盖有此园、丘,诗人见之为详。 东国 谭见前 孔氏曰:谭国在京师之东。陈氏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皆东迁之史也。古者诸侯无私史,有邦国之志,则小史掌之,而藏周室。鲁人所谓周人御书,晋人所谓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有董史者也。是故《费誓》系于《周书》,汉、汝、江、沱至于谭,大夫下国之诗,皆编入于《南》、《雅》。朱氏曰:小东、大东,东方小大之国也。自周视之,则诸侯之国皆在东方。《文中子》龚氏注:周之侯国,各得献诗于王,若《大东》、《渐渐之石》之类是也。 氿泉 毛氏曰:侧出曰氿泉。音轨。《释名》:流狭而长如车轨。 江汉南国之纪 郑氏曰:江、汉,南国之大水。曹氏曰:江、汉受百川之水而注之海,使无泛滥之患,所以纪理南国。此《诗》指江、汉而言尽瘁,以《渐渐之石》之诗考之,幽王时荆舒尝叛,命将徂征,则从征役之事者多矣。《禹贡》:江、汉朝宗于海。黄氏曰:江、汉至荆州合流,去海犹远,而已有朝宗之势。俗强于此示训。孔氏曰:幽王之时,楚已强矣。《郑语》:史伯谓桓公曰:南有荆蛮,不可以入。 艽野 毛氏曰:远荒之地。苏氏曰:艽,地名。 淮水 三洲 《禹贡》: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朱氏曰:淮水出信阳军桐柏山,至楚州涟水军入海。《地理志》:南阳郡平氏县今唐州桐柏县。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水经》:胎簪山。淮水所出,东南至淮陵今招信县。入海。孔氏曰:郑于《中候·握河纪》注云:昭王之时,《鼓钟》之诗所为作者,依三家为说也。水中可居曰洲。朱氏曰:三洲,淮上也。苏氏曰:始言汤汤,水盛也;中言湝湝,水流也;终言三洲,水落而洲见也。言幽王之久于淮上也。吕氏曰:《三洲》,作诗者赋其所见也。 信南山 董氏曰:南山,终南山也。雍州之山,终南则禹固治之矣。《括地志》:终南山,一名南山。刘氏曰:终南在镐京之南。 瞻彼洛矣 毛氏曰:洛,宗周浸溉水也。《职方氏》:雍州,其浸渭洛。易氏曰:按《汉志》,左冯翊怀德县,即强梁原之洛水。《说文》: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中,东南入渭。怀德即京兆之富平县,今属耀州,即冯翊之地。北条荆山在县西,正洛水之源也。孔安国注:《禹贡》漆沮亦曰洛水,出冯翊北。又一洛水出庆州洛源县,有白于山在县北三十里,洛水所出,因以名县。东流至鄜州洛交县,又东南流至京兆府云阳东,又经同州澄城西北,去富平之怀德亦近。非《禹贡》“导洛自熊耳”之洛。《淮南·坠形训》:洛出猎山,在北地西北夷中。洛东南流入渭,诗云“瞻彼洛矣”是也。《括地志》:洛水,一名漆沮,水源出庆州洛源县白于山东,南流鄜、丹、同三州,至华阴北,南流入渭。王氏曰:洛,东都之所在也。吕氏曰:《毛传》以洛为宗周之浸水。洛水虽出于京兆上洛西山,然其流尚微。此诗所谓洛,盖指东都也。朱氏曰:洛水在东都,会诸侯之处。言天子至洛水之上,御戎服而起六师。蔡氏曰:洛水,《地志》云出弘农郡上洛县冢领山,《水经》谓之欢举山,今商州洛南县。至巩县入河。今河南巩县。《左传》:雒汭在巩县南。《水经注》:《山海经》洛水成皋西入河,谓之洛汭。张仪曰:什谷之口。《史记音义》:巩县有鄩谷水。 镐京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