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正统道藏太玄部-云笈七签-宋-张君房》

《正统道藏太玄部-云笈七签-宋-张君房》雲笈七籤經名:雲笈七籤。宋張君房慕輯。一百二十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玄部。參校版本:一、《四庫本書》本(簡稱四庫本)。二、《四部叢刊》初次影印明清真館本(簡稱叢刊本)。三、《重刊道藏輯要》本(簡稱輯要本)。 雲笈七籤卷之一道德部總敘道德《老君指歸》曰:太上之象,莫高乎道德,其次莫大乎神明,其次莫大乎太和,其次莫祟乎天地,其次莫著乎陰陽,其次莫明乎大聖。夫道德所以可道而不可原也,神明所以可存而不可伸也,太和所以可體而不可化也,天地所以可行而不可宣也,陰陽所以可用而不可傳也,大聖所以可觀而不可言也。故度之所度者知,而數之所數者少;知之所知者淺,而為之所為者薄。至眾之眾不可數,而至大之大不可度。微妙窮理,非知之所能測;大成之至,非為之所能得;天地之間禍亂患咎,非事之所能克也。故不道之道,不德之德,政之元也;不名之名,亡功而功,化之根也。 是故,王者有為而天下有欲,去醇而離厚,清化而為濁,開人耳目,示以聲色,養以五味,說以功德,教以仁義,導以禮節,民如寢覺出於冥室,登丘陵而盻八方,覽參辰而見日月,故化可言而德可列,功可陳而名可別。是以知放流而邪偽作,道德壅蔽,神明隔絕;百殘萌生,太和消竭。天下徨徨迷惑,馳騁是非之境,失其自然之節。情變至化,糅於萬物;悴憔黧黑,憂患滿腹;不安其生,不樂其俗;喪其天年,皆傷暴虐。是以君臣相顧而營營,父子相念而戀戀,兄弟相憂而悽悽,民人恐懼而愯身。愯身相結,死不旋踵,為患禍也。父子戀戀,兄弟悽悽,昏定晨省,出辭入面,為夭傷也。臣見其君,五色無主,疾趨力拜,翕肩促肘,稽首膝行,以嚴其上者,為不相親也。故可道之道,道德彰而非自然也;可名之名,功名顯而非素真也。 《老君指歸略例》曰: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無形,形由乎無名。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不溫不凉,不宮不商,聽之不可得而聞,視之不可得而彰,體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嘗。故其為物也則混成,為象也則無形,為音也則希聲,為味也則無呈。故能為品物之宗主,包通天地,靡使不經也。若溫也,則不能凉矣;官也,則不能商矣。形必有所分,聲必有所屬。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聲者,非大音也。然則四象不形,則大象無以暢;五音不聲,則大音無以至。四象形而物無所主焉,則大象暢矣;五音聲而心無所適焉,則大音至矣。故執大象則天下往,用大音則風俗移。無形暢,天下雖往,往而不能釋也;希聲至,風俗雖移,移而不能辯也。是故天生五物,無物為用;聖行五教,不言為化。是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五物之母,不炎不寒,不柔不剛;五教之母,不皦不昧,不恩不傷。雖古今不同,時移俗易,此不變也。所謂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也。天不以此則物不生,治不以此則功不成。故古今通,終始同。執古可以御今,證今可以知古始,始此所謂常者也。無皦昧之狀,溫凉之象,故知常曰明也。物生功成,莫不由乎此,故以閱眾甫也。夫奔電之疾,猶不足以一時周;御風之行,猶不足以一息期。善速在不疾,善至在不行。故可道之盛,未足以官天地;有形之極,未足以府萬物。是故歎之者不能盡乎斯美,詠之者不能暢乎斯弘。名之不能當,稱之不能既。名必有所分,稱必有所由。有分則有不兼,有由則有不盡。不兼則大殊其真,不盡則不可以名。此可演而明也。夫道也者,取乎萬物之所由也;玄也者,取乎幽冥之所出也;深也者,取乎探賾而不可究也;大也者,取乎彌綸而不可極也;遠也者,取乎緬邈而不可及也;微也者,取乎幽微而不可睹也。然則道玄深大妙遠之言,各有其義,未盡其極者也。然彌綸無極,不可名細;微妙無形,不可名大。是以《經》云:字之曰道,謂之曰玄,而不名也。然則言之者失其常,名之者離其真,為之則窒其性,執之則失其原矣。是以聖人不以言為主,則不違其常;不以名為常,則不離其真;不以為為事,則不敗其性;不以執為制,則不失其原矣。然則老君之文,欲辯而詰者,則失其旨也;欲名而責者,則違其義也。故其大歸也,論太始之原以明自然之性;演幽冥之極以定惑罔之迷。因而不為,損而不施,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賤夫巧術,為在未有,無責於人,必求諸己。此其大要也。而法者尚乎齊同,而形以檢之;名者尚乎定真,而言以正之;儒者尚乎全愛,而譽以進之;墨者尚乎儉嗇,而智以立之;雜者尚乎眾美,而總以行之。夫形以檢物,巧偽必生;名以定物,理恕必失;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