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至于 女子道学小丛书

至于《女子道学小丛书》,如《女丹十则》、《女工正法》、《孙不二女丹诗经》,《男女丹功异同辨》四书,亦已购备。 八、关闭期限,先拟三月,因在关中得益,故又改为三年。 九,现在功夫,上座时先守海底,待海底气机发动,即守乳房。 十、志愿,欲做到“白日飞升”的地步,给大众看看。 又禀者:窃观女丹书云“女命有三”,当系指“海底”、“中宫”、“乳房”而言。究不卜女子修炼初下手时,应当守何部为宜。 圆顿答曰:守中最宜。这个“中”字,是“神气合一”之中,不是中官之中;是内外感应之中,不是执著一身之中。至于海底、中宫,乳房,非不可守,但执着一处死守之,则不合大道。 至于弟子,现在须用何功夫,方能得着造化了阳生之景,人人皆知,但用之当与否来必尽能了解。古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诚至言也。 圆顿答曰:现在姑且用你自己所习惯的功夫,暂时做下去。 需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两句是道德经上所说,初下手正好用得着。)阳生之景,是否准确先要明白“活子时”。“活子时”之发现,是否清真先要明白“活午时”。女功修炼,大都是言汞不言铅。宋朝曹文逸仙姑之《灵源大道歌》,在女丹书中,甚有价值,不可不看。若未曾见过,将来我可以抄一份送与你。 弟子每遇道中长者,辄以玄妙相问,皆含糊答应,是不肯明言邪抑不知邪圆顿按:有三种缘故:一种因为男女之界限不能畅所欲言。二种因为男子只懂得乾道功夫,关于女子身上生理不能透彻了解,说出来似乎隔靴搔痒。三种伊等当日从师学道时,不问女功,所以后来别人问他,他就不能回答。以上三种,是男导师之缺点。若女导师,虽可免除这三种缺点,又因为她们的程度,尚不及你,你问她,她当然回答不出。 伏维师尊大人,内外兼全,功果齐备。言论迥异常人,志愿独超往哲。弟子欣忭之余,窃谓三生有幸,虽属邮函往来,何异亲聆麈教。但恐天机口诀,严守秘密,必须当面开示,不肯纸上轻传,是则无可奈何之事矣。窃念师尊大人,心存弘道,志切度生,可否为方便故,破格相授,不胜馨香祷祝,拱俟瑶音,谨此拜白。 弟子陈悟玄顿首圆顿答曰:函授亦可,但请勿着急。此事有时节因缘,不能勉强。将来得便,拟抄几种女丹口诀,从邮寄奉。不过此事,也要看学者智慧福德如何?完全依赖口诀,亦难保必定成功。 答复宝应陈悟玄女士十问圆顿子问一:尊云遍国中女丹书,只有廿余种。敝处仪有翼化堂之《女子道学小丛书》,及尊著《女丹诗注》,其余不得而知。如有可买处,清示地址。若系宝藏,赐借两种一抄可乎答:此等书在外面不流通,无处可买,将来得便,在本刊上披露可也。 问二:弟子白天坐功,妄念易止,定静校易。惟夜眠醒时,便觉神旺气足,杂念纷驰,不能定神,殊有妨害。敬乞妙法以纠正之。 答:细阅《坐忘论》,熟读《坤宁经》,当能觅得“止念”之妙法。我的见解,以为“杂念”这个东西,对于初步功夫,并无大害。只要你的身体坐着不动,“杂念”忽起忽落,听其自然可也。“止水无波”,谈何容易! 问三:吾道中福慧兼全之女子,将来可期成就者,师尊访道多年,心日中当有赏识。乞指数位,聊悦心怀。 答:世上人福慧俱无者,占大多数。其少数者,或有福而无意,或有意而无福。至于福慧兼全者,乃居极少数。若福慧兼全而又好道者,并且可期成就者,今日女界诚不易得见。现正在留意访求,若有所知,当以相告。 问四:有节妇某,十九岁出嫁,廿四岁丧夫,身体强壮,心性聪明,所可怪者,月经始终未至。今拟立志修炼,不卜其将来可有得药还丹之希望否敬乞指示。 答:女子终身无月经者,世上不乏其人。若非身有暗疾,便是前生带来的夙根。当真做起道门功夫来,比较有月经的女子,更加便利。因为可以省却斩赤龙一番手续。从前有一位老牌电影明星,她就是生来没有月经的。人甚聪明,年龄虽大,而容貌不衰,但是她不懂得修炼工夫,飘流放浪,甚可惜也。 问五:“丹经”皆谓女子用功与男子不同,又云:“言汞不言铅”。弟子愚蒙,敬祈开示。 答:这是因为男女身上生理之不同,是天然的分别,不是故意的造作。所谓“言汞不言铅”者,不是说女子身上只有汞,没有铅。而是因为旧时代的女子,被旧日礼教旧道德所拘束,每每害羞,而不肯明言之故耳。 问六:女丹书云:“风欲来,即须擒虎,雨将降,乃可斩龙”。不先不后,及时斩取,方可锻炼也。此中玄妙,未敢强猜,叩乞君师详示。 答,及时斩取的“斩”字,恐是“采”字之误。详细情形,可参看《孙不二女丹诗注》“斩龙”一首。若再不明白,则笔墨颅难宣达,将来只好口传矣。 问七;“阳火”、“阴符”果系前降后升欤究竟如何转运,及何时应用叩乞开示。 答:此种运用,玄妙精微,纸上说不明白,非当面问答不可。并且不是短时期所能领悟,必须学道者,与传道者,常在一处,随时用功,随时指导。若有错误,随时纠正。若有弊端,随时祛除,庶几可以达到圆满之阶段。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