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水经注》曰:“魏因汉祚,复都洛阳;

《水经注》曰:“魏因汉祚,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封居,长安为西京遗迹,邺为王业本基,故号五都,时一幸焉耳。”吴初居镇江,都武昌,即今湖广武昌府也;后迁建业,即今南京应天府也。蜀都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府。西晋都洛阳,同上。东晋都建康,元帝东渡,避愍帝讳,改建业为建康,同上。宋都建康,同上。齐都建康,同上。梁都建康,同上。陈都建康,同上。元魏初居云中,即今山西大同府怀仁县,后迁洛阳,同上。北齐都邺,即今河南彰德府。西魏都长安,长安同上,关中也。后周都长安,同上。隋始都长安,以城狭小、水咸,与苏威,高共议,移去城北三十里龙首山都焉;后炀帝常徙都洛阳,为巡幸故也。唐都长安,同上。梁都汴,即今河南开封府。唐都汴,同上。晋都汴,同上。汉都汴,同上。周都汴,同上。宋都汴,同上。南宋都临安,即今浙江杭州府。元都大都,即今北京顺天府,时至上都,乃宣府之外之地。大明都建康,永乐间迁都于燕京,即北京也。 ○三吴三吴,《水经》谓吴兴、吴郡、会稽;《通典》谓吴兴、吴郡、丹阳,似有不同,不知春秋之吴,都苏常之间,故苏有吴县,常有荆溪。汉封之吴,都会稽。三国之吴,初为会稽太守,封吴侯后建国之地,非吴,然以初统苏、淞、常、镇、杭、嘉、湖最久也。在秦之时,置会稽郡,汉武分湖州为丹阳郡,顺帝又统为吴郡,三国又独以湖为吴兴,总不脱一吴字也。至于苏、杭、嘉、湖,显显名吴者,以吴名之日久,又在于前,三国之吴,世既短,而淞、常、镇、交,晋、唐又更为晋陵、江都、徐兖等,名不同故耳。 ○金山水嘉靖十八年七月间,大水漂没扬州盐场数十处,而人民死者无算。其日,扬子江水下数十丈,金山露其脚;过日,闻扬州水害,正前日之涸时也,始知随风拥之而去扬也。追思《唐史》记开元十四年润州大风,拥江涛过金山,遂没瓜步,数日江水复平。岂虚语哉! ○黍稷稻梁籼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孔子曰:黍可以为酒。即今小米。北方以之作酒者,所谓黄米酒是也。盖小米有二种,如稻有粳、糯是耳,黍是小米之糯者。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不可遍祭,以长者该之,故祭稷。《灵曜》云:日中星鸟可以种稷。一岁之中,最先种者,亦北方所有;比黍少大,较他谷则小耳;紫黑色,芑有毛,关西呼糜,冀州呼B17,不甚珍贵,农家种之,以备他谷之不熟,即南方所谓乌山稻类。稻,粳、糯总名,若诗书所称,当依文解之,如《论语》“食夫稻”,则是粳也;《月令》“秫稻必齐”,则是糯也;但《字林》云:“糯,黏稻也。”当属糯米。粱,即今之粟也,古不以粟为谷之名;但粟厚壳谷,故米之有孚壳者,皆称粱。世有白粱、黄粱之说。《尔雅翼》云:“少种粱者,以粱损地力而收获少也。”今验之粟,果然。又早稻尖米,谓之黄籼,乃出自占城,又称之占城稻。盖宋真宗闻其耐旱而早熟,自占城而求种,分给江淮两浙,择田之高者种之耳。 ○边方天文不同尝闻边士云:出塞远去,则北斗在南矣,然不知去几许。昨读胡文穆公《北征录》,始知出塞二月,至地名长清塞,见斗南矣。予度当时师行多缓,若单骑竟行,恐不一日。又交州遇哉生明之夕,则月在天中,骨利斡国日没煮羊胛,熟时则日复东生矣。是东西南北之极,不与中国同。然则佛氏四大部洲之说,据此诚妄也。 ○罗刹江今人止知钱塘江风涛甚险,故名为罗刹江,不知其江之中,旧有数石,横截江涛,舟楫经此,多为所坏,因呼为罗刹石,故江亦名之。唐李建勋诗云:“何年遗禹凿,半里大江中。”正谓此也。《咸淳志》曰:“五代开平中,为潮沙涨没。”今不知所在也。 ○八公山八公山有二焉:一在凤阳府寿州,一在庐州府巢县;巢之山有安庙,而寿之山有安台,石上人马迹,志皆载,为淮南王修仙之地也。意两地相隔几一千里,当时何苦奔走二山以修炼耶?不知巢邑者非也,盖因皆名八公,而皆在于淮南,遂以巢山亦立庙像,志亦载之;殊不知庐州至晋方名淮南,而凤阳汉初即谓之淮南矣。或者反以巢山为是,盖据史称安除国为九江郡之故。即以今之九江至庐,止隔一江,至凤阳二千里矣,是连九江与庐为淮南,又不知寿州秦已名为九江郡也。故项羽初封英布为九江王,汉高改封淮南王,今英布之幕与庙,皆在寿焉,岂今之九江也耶!况《淮南王传》中云:“庐江民反,淮南吏卒击破之”,则庐不在淮南可知。 ○星陨石每念阳气之精,上浮为星,散而陨坠,当无形也,故每见星陨时,有声而已。恐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化为白石;彭蠡之有落星石,或《录异》等书好怪之讹耳。然又念五石陨越于宋,《春秋》亦讹之耶?昨友俞御医桥早朝,偶尔星陨身侧,铿然有声,在地尚响,视如朱砂小石,惜人哄观而不及取也。 ○三苗三楚三河三苗,固尧时四夷之地,在今日则中国也,乃湖广江、鄂、岳之三州,故今三州人多猫姓,是其遗种。楚文王都郢,楚昭王都鄂,楚考烈王都寿春,故云三楚。若曰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乃以此三地在楚之东西南,故以是称之耳。三河,唐尧都河东,殷都河内,周都河南也。 ○月岩吾杭江干凤凰山有石,如片云拔地,高数丈,亦奇峰也。将巅,有一窍尺余,名曰月岩,古今名人游赏题咏亦多焉。惟中秋之月。穿窍而出,十四、十六日,则外此窍矣,余月尤斜。予尝闻之而未信,嘉靖戊戌,同友特观之,果然。○杭井泉杭地近江,泉水皆咸。唐李泌为杭刺史,特开六井,引西湖之水以利民。五代宋时,又大井、沈公井,然皆在西北。盖宋以前,杭惟西北乃陆也,今东南之地,多沙场所涨者。尝因思之:今杭岂下数千百井哉!皆清冽佳味,而切近于江者,亦不闻咸焉,又岂志书之妄哉?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