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宋又增《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为十三经

宋又增《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为十三经。皆不知经传当分别,不得以传记概称为经也。(《易》之《系辞》即卦爻辞;今之《系辞》乃《系辞》传,盖商瞿诸人所作,故其中明引子曰。《释文》,王肃本有传字。《史记》引《系辞》,谓之《易大传》。) ●三、经学昌明时代 《史记 儒林传》曰:“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申公传曰:“申公者,鲁人也。……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疑者则阙不传。……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辕固生传曰:“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韩婴传曰:“韩生者,燕人生。孝文帝时,为博士。……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其归一也。……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传言《诗》,止有鲁、齐、韩三家,而无《毛诗》。伏生传曰:“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传言《尚书》,止有伏生;虽乃孔氏古文,而不云安国作传。高堂生传曰:“诸学者多言《礼》,而鲁高堂生最。本《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传言《礼》,止有《仪礼》,而无周官。田何传曰:“自鲁商瞿受《易》孔子,……传……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传言《易》,止有杨何,而无费氏古文。董仲舒传曰:“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胡毋生传曰:“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齐之为《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瑕丘江生为《榖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传言《春秋》,唯《公羊董》、胡二家;略及《榖梁》,而不言左氏。史迁当时盖未有《毛诗》、《古文尚书》、《周官》、《左氏》诸古文家也。经学至汉武始昌明,而汉武时之经学为最纯正。 《困学纪闻》“后汉翟酺曰:‘文帝始置一经博士。’考之汉史,文帝时,申公、韩婴以《诗》为博士,五经列于学官者,唯《诗》而已。景帝以辕固生为博士,而余经未立。武帝建元五年春,初置五经博士。《儒林传》赞曰:‘武帝立五经博士,《书》唯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立五经而独举其四,盖《诗》已立于文帝时,今并《诗》为五也。”案《史记儒林传》,董仲舒、胡毋生皆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则景帝已立《春秋》博士,不止《诗》一经矣。特至武帝,五经博士始备。此昌明经学一大事,而《史记》不载;但云:“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者,……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此汉世明经取士之盛典,亦后世明经取士之权舆。史称之曰:“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方苞谓古未有以文学为官者,诱以利禄,儒之途通而其道亡。案方氏持论虽高,而三代以下既不尊师,如汉武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已属旷世一见之事。欲兴经学,非导以利禄不可。古今选举人才之法,至此一变,亦势之无可如何者也。 刘歆称先师皆出于建元之间;自建元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据《儒林传》赞:《书》、《礼》、《易》、《春秋》四经,各止一家;惟《诗》之鲁、齐、韩,则汉初已分;申公、辕固、韩婴,汉初已皆为博士。此三人者,生非一地,学非一师,《诗》分立鲁、齐、韩三家,此固不得不分者也。其后五经博士分为十四:《易》立施、孟、梁丘、京四博士;《书》立欧阳、大小夏侯三博士;《诗》立鲁、齐、韩三博士;《礼》立大小戴二博士;《春秋》立严、颜二博士;共为十四。《后汉儒林传》云:“《诗》,齐、鲁、韩、毛。”则不止十四,而数共十五矣。《儒林传》明云:“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