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康熙字典 所收之字

《康熙字典》所收之字,及《备考》、《补遗》合之,共肆万柒千叁拾伍字,古文字壹千玖百玖拾伍字尚不在内。实则世俗通行之字共二千,仍有一千余字,大抵文义较深,仅供文人学士作诗文之用,非识字者人人能识,人人能用。予尝欲就二千字,编为训蒙课本,专为一家之用,久未能成。此等浅俗小书,亦非心思才力贯穿不可,信乎撰述之不易也。 填词须协音律填词非难,协律为难。须研求律吕,辨别宫商,较量于分寸毫厘之间,严于阴阳去上平入之辨,可以被之管弦,无论词之佳恶,方能谓之词。若仅依谱以填,人人能之,日可成数百艺,奚必真堪传世者,代不数人,人不数艺。词固须律细音谐,寄托遥深,风华掩映,可歌可泣,亦非毕生研求,不能底于成,其难如此。 纪昀漏言获咎原委《阅微草堂笔记》中,纪文达公昀自称以漏言遣戍新疆,初不知其果如何事漏言,后知为卢雅雨运使见曾一案。都转之子谦撝,由刑曹分守武汉黄德道,□□戊子遭家难。观察三子荫文,为纪文达公女夫,故纪文达公亦遭坐累,撰《乌鲁木齐杂诗》一卷。当时兴化徐礼华舍人□□亦以附书都转,获漏言之诫,同谪伊犂者五年,撰《新疆纪胜诗》一卷。世但知纪文达公以漏言谪戍成诗,不知有徐舍人矣。 随笔卷九朱彝尊风怀等诗论天子得祸之惨明僧道衍道余录隋王福畤等誉儿癖许宗彦等誉女癖论刘墉书法正续共和解尤珍论诗语唐文治编十三经读本李光地全家撰述吴定论诗语遡园语商回教人撰述刘青芝撰述赵怀玉论诗语张文虎修南汇县志赵曦明撰述姜宸英等异性朱仕琇等言掌教事查为仁兄弟三人撰述明建文帝为僧陈基味清堂诗钞退还德帝私产蜀輶日记曾国藩篆字论缓重二字俞墀月杜诗注随园有三书院掌教专撰一书普法战纪亭林遗书未尽刊时髦三克主义张伯行论财帛文字以简净为主灵寿县志缺寺观一门黄之隽论读书等数语苌楚斋随笔卷九庐江刘声木十枝撰朱彝尊风怀等诗世人但知朱竹垞太史彝尊有《风怀二百韵》,已为古人之创格,不知桑弢甫太史调元《弢甫集》中有《镇海楼》诗七言长排二百韵,曹艮甫廉访《昙云阁诗集》中有《风怀二百韵》,陈石遗孝廉衍悼亡诗名曰《萧闲堂诗》五言排律三百韵,更为古人所无,较之竹垞为尤难。此等诗,谓之浪逞才华,故立创格则可,谓之佳诗,则未必然也。竹垞之《风怀二百韵》,不但为古人集中最恶诗,即在本人集中,亦属最下乘。世人爱轻薄,徒以迹涉闺捆,纷纷考证评释,醉翁之意,原不在酒。若谓爱其诗佳,问孰有能举其诗句者乎? 论天子得祸之惨自古天子得祸之惨,未有甚于晋之怀愍,宋之徽钦者。怀愍为刘曜所执,使之青衣行酒于羣臣之前,乃复杀之。徽钦为金人所执,放之五国城,钦宗更为羣马所践死,尸骨无存。五国城,后人考,为即今之三姓下九城中之依问哈喇土城。三姓在宁古塔东北,即肃慎故址,去宁古塔东仍三百里,在当时真属不毛之地。金人放之于此,可谓酷虐惨无人道,宜其后人亡国之惨,更有甚于徽钦者。虽史臣愤懑之词,未必若斯之甚,亦足见天道好还,无往不复,有不知其然而然者。 明僧道衍道余录明僧道衍即姚广孝,燕王棣谋逆,多资其谋画,当时毒流四海,天怒人怨无论矣。推姚广孝之心,毒流四海,犹以为未足,复欲毒流后世,撰《道余录》二卷,刊入所撰《逃虚子集》中。其专诋程朱,肆行无忌,至为悍悖,丧心病狂,不意其一至于此。《姑苏志》载张洪谓人曰:「道衍与我厚,今死矣,无以报之,但每见《道余录》,辄为焚弃。云云。是当时虽亲昵之人,且已焚其书矣。后来桑悦、屠隆、李贽、祝允明辈肆无忌惮,直欲灭绝纲常,卒致明易社为屋,皆姚广孝阶之厉,是流毒又及于后世矣。王夫之《宋论》、《读通鉴论》,诋斥苏文忠公不遗余力,皆为桑悦辈而发。然苏文忠公虽细行不检,责以不能正心修身可矣,其狂悖不若斯之甚也。 隋王福畤等誉儿癖隋王福畤好誉其子,后人谓之有誉儿癖。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中,亦好誉其子兆先,其癖与王福畤正同。然王福畤好誉其子,其子之佳恶,文字之浅深,后世无闻焉。李东阳好誉其子兆先,兆先犹有诗文传后。然则李东阳之誉儿癖,较王福畤之誉儿癖,实为胜之。考李兆先字征伯,明大学士东阳之子,以荫为国子生,年廿七而卒。所撰《李征伯存稿》十三卷,凡诗赋杂文十一卷、《东行稿》一卷、《附录》一卷。以大学士之子,夙慧能文章,自足倾动一时。《四库提要》称其才隽而不修行检,誉之者有所粉饰,毁之者亦有所附会,可谓名论不刊,真洞见肺腑之言,适合当日李兆先之身分。 许宗彦等誉女癖德清许周生驾部宗彦送女于归陈氏,有句云:「便同远别悲欢有,如此新人德貌兼。」永福黄莘田明府任送女归永阳,有句云:「汝更生成贤且慧,争教别泪不涟涟。」王福畤、李东阳有誉儿癖,不谓许、黄二公,亦有誉女癖。果属佳儿贤女,自己何必誉,亦何能誉,况未必然乎。《随园诗话》中有云:某某好自誉其诗,令人厌闻。刘霞裳谓渠诗自己不誉,何人来誉。二公誉女,可以移赠。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