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学诗意先读陶诗及《唐贤三昧集》,《古诗源》亦可看

学诗意先读陶诗及《唐贤三昧集》,《古诗源》亦可看。不独气格不可入俗,亦当领其超旷之趣,始为有益。袁简斋俗学,无足观也。宜多涵泳,切勿刳心于文字。说理须是无一句无来历,作诗须是无一字无来历,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方能入雅。诗中用理语须简择。近体入理语要超妙,否则不似诗。绝句尤贵韵致,通首用字亦须相称。近体诗虽是末事,煞要功夫,入理语更难。寻常俚浅熟滥之词,实不足为诗也。诗中着议论,用义理,须令简质醒豁与题称。虽小篇,亦当步骤谨严。学诗,选句先求清新,习熟字须避免,格调务须讲求,句法要有变换。少陵云“老去渐于诗律细”,“细”字须着功夫始得。多读古人诗,自解作活计。改学人“记取真山是假山”句为“莫认真山作假山”云:以幻为真,是颠倒见;以真为幻,亦是颠倒见。真幻二俱不二,乃悟一真一切真。诗中理致如此,方是上乘。凡作诗,不可着闲言语,亦不可着一闲字也。五言必宗晋宋,律体当取盛唐,下此未足为法。大抵选字须极精醇,立篇不务驰骋,骨欲清劲,神欲简远,然后雕绘之巧无施,刻露之情可息。自然含蓄深厚,韵味弥永矣。五言短篇忌平板无变化。韵多少虽不拘,韵少者须不伤局促。凡用韵必须有来历,结句尤重。古体用仄韵者,上句若连用平声押脚,则气格不健。故上句末字平声至多到三联,必须改用仄声字。否则便无顿挫,读之不成音节。“庚”“青”韵不可通“真”“文”,尤不可通“侵”。若用仄韵,则可稍宽,不若平韵之严也。古诗用韵,须明古韵。先看段氏音韵(注),亦可依据。如“庚”、“青”在同部,可通押;“真”、“蒸”、“侵”三韵在异部,不可杂用。多读古诗自知。(注)清段玉裁字若膺,邃于音韵、小学,著有《六书音韵表》古诗用韵,可据《诗本音》(注)及《屈宋古音义》(注),五古可依《文选》。(注)清顾炎武撰,为其音学五书之一。顾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另著有《日知录》等。(注)明陈第撰。陈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取屈、宋赋中韵与后殊者,各推其本音,作是书。古诗用韵,多用其数,不必定偶也。排律篇法最重,须有开阖转变,不然则无气,只是平板堆垛,了无意味矣。凡排律中句法,尤要字字精炼,非学力深厚不可轻作。此体唯老杜独工,鲜有能及之者。义山学杜最力,一作排律便不轂。且宜熟读杜集中排律,先悟其篇法,学五律纯熟后为之不迟。排律要篇法谨严,字句精炼,最不易作。大凡律诗忌着闲语闲字,须字字精炼而出。读书多,蓄意自深厚,不可强也。 律诗最忌句法平板,气格悲弱。 律句宜少用虚字。 五律四十字,古人以兵为喻,须字字有力,以一字当百炼之师,方称佳构。 熟玩盛唐,自知利病。能于四十字中不着一闲字,则近矣。 凡律诗,第一要讲求音节,多读三唐可悟。 作五律要诀在字字警切,而气格安舒,不可着一泛语,方为得之。 律诗入经语最难。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作诗须具神通自在,乃有无入而不自得之妙。 绝句贵神韵,太朴质,则与俚俗同病。 绝句下用对偶,须见力量。 绝句要流转自如,语尽而意不尽,忌平铺直叙。全用排偶,则似律句中截出矣,杜五绝中多之,未足取法。 绝句用拗体,便全首拗,音节入古,亦可喜。若只用一句拗,每苦音调不谐。唐人绝句皆入歌,故尤以音节为重。 凡拗句,上句用仄声字,下句必用平声字对之,音节始响。 大凡作绝句,须宗盛唐,要气格雄浑,音节高亮,方合。选字不可不慎也。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