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5-毛诗故训传-清-段玉裁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传】肄,余也。斩而复生曰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传】既,已;遐,远也。【笺】已见君子,君子反也。于己反得见之,知其不远弃我而死亡,于思则愈,故下章而勉之。      鲂鱼赪尾,王室如燬。【传】頳,赤也。鱼劳则尾赤。燬,火也。【笺】君子仕于乱世,其颜色瘦病,如鱼劳则尾赤。所以然者,胃王室之酷烈,是时纣存。虽则如燬,父母孔迩。【传】孔,甚;迩,近也。【笺】辟此勤劳之处,或时得罪。父母甚近,当念之以免于害,不能为疏远者计也。      《汝坟》三章,章四句。      《麟之止》,,《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止之时也。【笺】《关雎》之时,以麟为应。后世虽衰,犹存《关雎》之化者,君之宗族犹尚振振然,有似麟应之时,无以过也。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传】兴也。趾,足也。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笺】兴者,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于麟。于嗟麟兮。【传】于嗟,叹辞。      麟之定,振振公姓,【传】定,题也。公姓,公同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传】麟角,所以表其德也。公族,公同祖也。【笺】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于嗟麟兮。      《麟之止》三章,章三句。   周南之国十一篇,三十六章,百五十九句。      国风 召南      《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笺】起家而居有之,谓嫁于诸侯也。夫人有均壹之德,如鸤鸠然,而后可以配国君。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传】兴也。鸠,鸤鸠,秸鞠也。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笺】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犹国君积行累功,故以兴焉。兴者,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壹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德亦然。室,燕寝也。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传】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笺】之子,是子也。御,迎也。是如鸤鸠之子,其往嫁也,家人送之,良人迎之,车皆百乘,象有百官之盛。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传】方,有之也。之子于归,百两将之。【传】将,送也。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传】盈,满也。【笺】满者,言众媵侄娣之多。之子于归,百两成之。【传】能成百两之礼也。【笺】是子有鸤鸠之德,宜配国君,故以百两之礼送迎成之。      《鹊巢》三章,章四句。      《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笺】奉祭祀者,采蘩之事也。不失职者,夙夜在公也。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传】蘩,皤蒿也。于,於;沼,池;沚,渚也。公侯夫人执蘩菜以助祭,神飨德与信,不求备焉。沼沚豀涧之草,犹可以荐,王后则荇菜也。【笺】于以,犹言往以也。执蘩菜者,以豆荐蘩葅。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传】之事,祭事也。【笺】言夫人于君祭祀而荐此豆也。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传】山夹水曰涧。于以用之?公侯之宫。【传】宫,庙也。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传】被,首饰也。僮僮,竦敬也。夙,早也。【笺】公,事也。早夜在事,谓视濯溉(左食右喜)爨之事。《礼记》:“主妇髲髢。”被之祁祁,薄言还归。【传】祁祁,舒迟也。去食有仪也。【笺】言,我也。祭事毕,夫人释祭服而去髲髢,其威仪祁祁然而安舒,无罢倦之失。我还归者,自庙反其燕寝。      《采蘩》三章,章四句。      《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传】兴也。喓喓,声也。草虫,常羊也。趯趯,跃也。阜螽,蠜也。卿大夫之妻待礼而行,,随从君子。【笺】草虫鸣,阜螽跃而从之,异种同类,犹男女嘉时以礼相求呼。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传】忡忡,犹衝衝也。妇人虽适人,有归宗之义。【笺】未见君子者,谓在涂时也。在涂而忧,忧不当君子,无以宁父母,故心衝衝然。是其不自绝于其族之情。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传】止,辞也。觏,遇;降,下也。【笺】既见,谓已同牢而食也。既觏,谓已昏也。始者忧于不当,今君子待己以礼,庶自此可以宁父母,故心下也。《易》曰:“男女觏精,万物化生。”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传】南山,周南山也。蕨,鼈也。【笺】言,我也。我采者,在涂而见采鼈,采者得其所欲得,犹己今之行者欲得礼以自喻也。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传】惙惙,忧也。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传】说,服也。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传】薇,菜也。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传】嫁女之家,不息火三日,思相离也。【笺】维父母思己,故己亦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传】夷,平也。      《草虫》三章,章七句。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