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037-孔丛子-汉-孔鲋

  鲁人有公仪僭者、数本皆作潜砥节砺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子思与之友。穆公因子思欲以为相。谓子思曰公仪子必辅寡人。参分鲁国而与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对曰如君之言。则公仪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伋亦愿在下风。今徒以高官厚禄。钓饵君子。无信用之意。公仪子之智若鱼鸟可也。不然。则彼将终身不蹑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为君操竿下钓。以荡守节之士也。   闾邱温见田氏将必危齐、欲以其邑叛而适鲁、穆公闻之、谓子思曰、子能怀之、则寡人割邑如其邑以常宗、子思曰伋虽能之。义所不为也。公曰何、子思对曰、彼为人臣。君将败。弗能扶而叛之。逆臣制国。弗能以其身死而逃之。此罪诛之人也。伋纵不能讨。而又要利以召奸。非忍行也。   穆公问子思曰、吾闻龙榈氏子不孝、其行何如、对曰臣闻明君之为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则四方之内孰敢不化。若夫过行是细人所识。不治其本而问其过。臣不知所以也公曰善。   穆公谓子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谓子之辞、子思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正其辞。然犹不失其意焉。且君之所疑者何。公曰于事无非。子思曰无非所以得臣祖之意也。就如君言以为臣之辞。臣之辞无非。则亦所宜贵矣。事既不然。又何疑焉。   穆公谓子思曰、县子言子之为善不欲人誉巳、信乎、子思对曰非臣之情也。臣之修善。欲人知之。知之而誉臣。是臣之为善有劝也。此所愿而不可得者也。若臣之修善而人莫知。莫知则必毁臣。是臣之为善而受毁也。此臣所不愿而不可避者也。若夫鸡鸣为善。滋滋以至夜半。而曰不欲人之知。恐人之誉巳。臣以谓斯人也者。非虚则愚也。   胡母豹鲁人谓子思曰、子好大世莫能容子也、盍亦随时乎、子思曰大非所病。所病不大也。凡所以求容于世为行道也。毁道以求容容何行焉。大不见容。命也。毁大而求容。罪也。吾弗改矣。   子思居贫、其友有馈之粟者、受一车焉、或献樽酒束修、子思弗为受也、或曰子取人粟而辞吾酒脯、是辞少而取多也、于义则无名、于介则不全、而子行之、何也、子思曰然。伋不幸而贫于财。至乃困乏。将恐绝先人之祀。夫以受粟为周乏也。酒脯则所以饮宴也。方乏于食而乃饮宴。非义也。吾岂以为介哉。度义而行也。或者担其酒脯以归。   穆公问子思曰、吾国可兴乎、子思曰可。公曰为之奈何、对曰茍君与大夫慕周公伯禽之治。行其政化。开公家之惠。杜私门之利。结恩百姓。修礼邻国。其兴也勃矣。   子思曰吾之富贵甚易而由不能。夫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不取不辱。其于富贵庶矣哉。            抗志第十   曾申参之子谓子思曰、屈巳以伸道乎。抗志以贫贱乎。   子思曰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与屈巳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巳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   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子果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鳏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子思喟然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子思居卫、鲁穆公卒、县子使乎卫、闻丧而服、谓子思曰子虽未臣、鲁父母之国也、先君宗庙在焉、奈何不服、子思曰吾岂爱乎。礼不得也。县子曰请问之。答曰臣而去国。君不扫其宗庙。则为之服。寄公寓乎是国而为国服。吾既无列于鲁。而祭在卫。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无服。明不二君之义也。县子曰善哉。我未之思也。卫君言计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所为。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之赞巳。闇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闇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弗与也。若此不巳。国无类矣。   子思谓卫君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皆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故使如此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鸟之雌雄抑亦似卫之君臣乎、卫君问子思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不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子思曰希旨容媚。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贱者。君也在朝之士。孰肯舍所以见亲而取其所以见疏者乎。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敢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谓无非也。公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答曰君弗能焉。口顺而心不怿者。临其事必疣。君虽有命。臣未敢受也。   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问服于子思、子思曰礼、父母改葬缌。既葬而除。不忍无服送至亲也。非父母无服。无服则吊而加麻。文子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其服何服、答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期大功之丧。服其所除之服以葬。既葬而除之。其虞也。吉服以行事也。   公叔木谓申祥曰、卫公叔文子之子定公十四年奔鲁木或作朱春秋作戍吾于子思亲而敬之。子思未吾察也。申祥以告。曰人求亲敬于子。子何辱焉。子思答曰义也。申祥曰请闻之。答曰公叔氏之子爱人之同巳慢而不知贤。夫其亲敬非心见吾所可亲敬也以人口而亲敬吾则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申祥曰其不知贤奈何。答曰有龙穆者、徒好饰美辞说。观于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天下之浅人也。而公叔子交之。桥子良、修实而不修名。为善不为人之知巳。不撞不发。如大钟然。天下之深人也。而公叔子与之同邑而弗能知此其所以为爱同巳而不知贤也。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卫敬公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臣羇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荜门。其荣多矣欲报君以财币。则君之府藏巳盈而伋又贫。欲报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进贤尔。卫君曰贤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胡卢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卫君曰夫道大而难明、非吾所能也、今欲学术何如、子思曰君无然也。体道者逸而不穷。任术者劳而无功。古之笃道君子。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怨之。禁或作忌怨或作惧故明于死生之分。通于利害之变。虽以天下易其胫毛。无所□于志矣。是以与圣人居。使穷士忘其贫贱。使王公简其富贵。君无然也。卫君曰善。   齐王谓子思曰、今天下扰扰、诸侯无伯、吾国大人众、图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君不能去君贪利之心、王曰何如、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汨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乱之。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者也。能有名誉者。必无以名誉为者也。达此则其利心外矣。   卫将军文子之内子死、复者曰皋媚女复、子思闻之。曰此女氏之字。非夫氏之名也。妇人于夫氏。以姓氏称礼也。   费子阳鲁大夫家臣谓子思曰、吾念宗周将灭、泣涕不可禁也、子思曰然此亦子之善意也。夫能以智知可知。而不能以智知未可知。危之道也。今以一人之身。忧世之不治。而泣涕不禁。是忧河水之浊而以泣清之也。其为无益莫大焉。故微子去殷。纪季入齐。良知时也。唯能不忧世之乱而患身之不治者。可与言道矣。   齐王戮其臣不辜、谓子思曰、吾知其不辜、而适触吾忿故戮之、以为不足伤义也、子思曰、文王葬枯骨而天下知仁。商纣斩朝涉而天下称暴。夫义者不必遍利天下也。暴者不必尽虐海内也。以其所施而观其意民乃去就焉。今君因心之忿。迁戮不辜。以为无伤于义。此非臣之所敢知也。王曰寡人实过。乃今闻命。请改之。   卫公子交见于子思、曰先生圣人之后、执清高之操、天下之君子、莫不服先生之大名也、交虽不敏、窃慕下风、愿师先生之行、幸顾恤之、子思曰公子不宜也。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今公子绍康叔之绪。处战伐之世。当务收英雄保其疆土。非所以明臧否立规检修匹夫之行之时也。   卫公子交馈马四乘于子思、曰交不敢以此求先生之欢而辱先生之洁也。先生久降于鄙土。盖为宾主之饩焉。子思曰伋寄命以来。度身以服卫之衣量腹以食卫之粟矣。又且朝夕受酒脯及祭燔之赐。衣食巳优。意气巳定。以无行志。未敢当车马之贶。礼虽有爵赐人。不逾父兄。今重违公子之盛旨。则有失礼之僣焉。若何。公子曰交巳言于君矣。答曰不可。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公子曰我未之闻也。谨受教。   穆公欲相子思、子思不愿。将去鲁、鲁君曰天下之王亦犹寡人也、去将安之、子思答曰盖闻君子犹鸟也。疑之则举。今君既疑矣。又以巳限天下之君臣窃为言之过也。   齐王谓子思曰、先生名高于海内、吐言则天下之士莫不属耳目、今寡人欲相梁起、起也名少、愿先谈说之也、子思曰天下之士所以属耳目者。欲伋之言是非当也。今君使伋虚谈于起。则天下之士必改耳目矣。耳目既改。又无益于起。是两有丧也。故不敢承命。齐君曰起之不贤何也。子思曰君岂未之知乎。厚于财物必薄于德。自然之道也。今起以贪成富、闻于诸侯。而无救施之惠焉。以好色闻于齐国。而无男女之别焉。有一于此。犹受其咎。而起二之。能无累乎。王曰寡人之言实过。愿先生赦焉。子思见老莱子、老莱子闻穆公将相子思、老莱子曰若子事君、将何以为乎、子思曰顺吾性情。以道辅之。无死亡焉。老莱子曰不可顺子之性也子性刚而傲不肖又且无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固人之所傲也。夫事君道行言听。则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听。则亦不能事君。所谓无死亡也。老莱子曰子不见夫齿乎。齿坚刚卒尽相磨。舌柔顺终以不獘。子思曰吾不能为舌。故不能事君。      公孙龙第十一   公孙龙者、平原君之客也、好刑名、以白马为非白马、或谓子高曰、子高孔穿之字孔箕之子伋之元孙此人小辨而毁大道、子盍往正诸、子高曰大道之悖。天下之校枉也。吾何病焉。或曰虽然、子为天下故往也、子高适赵、与龙会平原君家、谓之曰仆居鲁、遂闻下风、而高先生之行也、愿受业之日久矣、然所不取于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白马尔、诚去非白马之学、则穿请为弟子、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也、龙之学、正以白马非白马者也、今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矣、今龙为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不亦悖乎、且夫学于龙者、以智与学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白马、是先教也、而后师之、不可也、先生之所教龙者、似齐王之问尹文也、齐王曰、寡人甚好士而齐国无士、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君则忠。事亲则孝。交友则信。处乡则顺。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王曰善。是真吾所谓士者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不可得也。尹文曰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夫士也见侮而不斗。是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是未失所以为士也。然而王不以为臣。则乡所谓士者乃非士乎。夫王之令。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令故见侮终不敢斗。是全王之法也。而王不以为臣。是罚之也。且王以不敢斗为辱。必以敢斗为荣。是王之所赏。吏之所罚也。上之所是。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曲谬。虽十黄帝固所不能治也。齐王无以应。且白马非白马者。乃子先君仲尼之所取也。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囿。反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也。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亦曰人得之而巳矣。何必楚乎。若是者。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也。夫是仲尼之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之异白马于谓马。悖也。先生好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也。欲学而使龙去所以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前也。子高莫之应。退而告人曰言非而转。巧而不理此固无所不答也。异日平原君会众宾而延子高。平原君曰先生圣人之后也、不远千里来顾临之欲去夫公孙子白马之学、今是非未分而先生□然欲高逝、可乎、子高曰理之至精者则自明之。岂任穿之退哉。平原君曰至精之说、可得闻乎、答曰其说皆取之经传。不敢以意。春秋记六鹢退飞。睹之则六。察之则鹢。鹢犹马也。六犹白也。睹之得见其白。察之则知其马。色以名别内由外显。谓之白马。名实当矣。若以丝麻加之女工为缁素青黄。色名虽殊。其质则一。是以诗有素丝。不曰丝素。礼有缁布。不曰布缁。●牛元武。此类甚众。先举其色。后名其质。万物之所同。圣贤之所常也。君子之谓贵当物理不贵繁辞。若尹文之折齐王之所言。与其法错故也。穿之所说于公孙子。高其智悦其行也。去白马之说。智行固存。是则穿未失其所师者也。称此云云。没其理矣。是楚王之言楚人忘弓楚人得之。先君夫子探其本意欲以示广。其实狭之。故曰。不如亦曰人得之而巳也。是则异楚王之所谓楚非异楚王之所谓人也。以此为喻。乃相击切矣。凡言人者。总谓人也亦犹言马者。总谓马也。楚自国也白自色也欲广其人。宜在去楚。欲正名色。不宜去白。忱察此理。则公孙之辨破矣。平原君曰先生言于理善矣因顾谓众宾曰、公孙子能答此乎。燕客史由对曰辞则有焉。理则否矣。公孙龙又与子高记论于平原君所、辨理至于臧三耳、公孙龙言臧之三耳甚辨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辨也。先生实以为 如。答曰然。几能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为臧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臧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弗能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辞胜于理。终必受诎。   李寅言曹良于平原君欲仕之平原君以问子高子高曰不识也。平原君曰良常得见于先生矣。故敢问。子高曰世人多自称上用我。则国无患。夫用智莫若观其身。其身且犹不免于患。国用之亦乌得无患乎。平原君曰良之有患时不明也。居家理。治可移于官。良能殖货。故欲仕之。子高曰未可知也。今有人于此。身脩计明而贫者志不存也。身不脩会计闇而富者。非盗无所得之也。            儒服第十二   子高衣长裾。振褒袖。方屐□翣。翣扇也见平原君。君曰吾子亦儒服乎。子高曰此布衣之服。非儒服也。儒服非一也。平原君曰请吾子言之。答曰夫儒者居位行道则有衮冕之服。统御师旅则有介胄之服。从容徒步则有若穿之服。故曰非一也。平原君曰儒之为名何取尔。子高曰取包众美兼六艺。动静不失中道。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季节者、与子高相善、及将还鲁、诸故人诀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抗手而巳、分背就路、其徒问曰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凄怆流涕、而先生厉声高揖此无乃非亲亲之谓乎。子高曰始焉谓此二子丈夫尔。乃今知其妇人也。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其徒曰若此二子之泣非邪、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忍之心。若于取断。必不足矣。其徒曰凡泣者一无取乎。子高曰有二焉。大奸之人。以泣自信。妇人懦夫。以泣着爱。   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曰昔有遗谚。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也。吾子何辞焉。子高曰以穿所闻贤圣以道德兼人。未闻以饮食也。平原君曰即如先生所言。则此言何生。子高曰生于嗜酒者。盖其劝厉奖戏之辞。非实然也。平原君欣然。曰吾不戏子无所闻此雅言也。   平原君问子高曰、吾闻子之先君、亲见卫夫人南子、又云南游遇乎阿谷而交辞于漂女、信有之乎答曰士之相信。闻流言而不信者何哉以其所巳行之事占之也昔先君在卫。卫君问军旅焉。拒而不告问不巳摄驾而去。摄取也卫君请见。犹不能终。何夫人之能觌乎。古者大飨。夫人与焉。于时礼仪虽废。犹有行之者。意卫君夫人飨夫子则夫子亦弗获巳矣。若夫阿谷之言。起于近世。殆是假其类以行其心者之为也。   子高适卫、会秦兵将至、信陵君惧、造子高之馆而问祈胜之礼焉、子高曰命勇谋之将以御敌。先使之迎于敌所从来之方为坛祈克于五帝。衣服随其方色。执事人数从其方之数。牲则用其方之牲祝史告于社稷宗庙邦域之内名山大川君亲素服誓众于太庙。曰某人不道侵犯大国。二三子尚皆同心比力死守。将帅稽首再拜受命。既誓。将帅勒士卒陈于庙之右。君立太庙之庭。祝史立于社。百官各警其事御于君以待命。乃大鼓于庙门。诏将帅命卒习射三发。击刺三行。告庙用兵于敌也。五兵备效。乃鼓而出以即敌。此诸侯应敌之礼也信陵君曰敬受教。信陵君问子高曰、古者军旅赏人必于祖、戮人必于社、其义何也、答曰赏功于祖告分之均示不敢专也。戮罪于社告中于土示听之当也。   陈尪魏人性多秽訾、每得酒食、必先拨捐之然后乃食、子高告之、曰子无然也。似有态者。昔君子之于酒食。有率尝之义。无捐放之道。假其可食。其上下如择假令不洁。其下滋甚。陈尪曰吾知其无益、意欲如此、子高曰意不可恣也。夫木之性以檃括自直。可以人而不如木乎。子不见夫鸡耶。聚榖如陵。跪而啄之。若纵子之意。则与鸡岂有异乎。陈尪跪、曰吾今而后知过矣、请终改之、子高任司马乂为将于齐与燕战而败齐君曰以子贤明、故信子也、答曰君知穿孰若周公。齐君曰周公圣人而子贤者、弗如也子高曰然。臣固弗如周公也。以臣之知。乂孰若周公之知其弟。齐君曰兄弟审于他人。子高曰君之言是也。夫以周公之圣。兄弟相知之审。而近失于管蔡。明人难知也。臣与乂相见。观其材志察其所履。齐国之士弗能过也。书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穿何惭焉。且曹子为鲁三与齐战。三败失地。然后以勇敢之节。奋三尺之剑。要桓公管仲于盟坛。卒败其所丧。夫君子之败。如日月之蚀。人各有能。乂庸可弃于今燕以诈破乂是乂不能于诈也。臣之称乂。称其武勇才艺。不称其诈也。乂虽败。臣固不失其所称焉。齐君屈辞而不黜司马乂。            对魏王第十三   魏王问人主所以为患。魏安厘王子高对曰、建大臣而不与谋嬖幸者言用则知士以疏自疑自疑上之疏巳也嬖臣以遇徼幸者。内则射合主心。外则挺主之非。此最人主之大患也。   子高谓魏王曰、臣入魏国。见君之二计臣焉张叔谋有余。范威智不逮。然其功一也。王曰叔也有余。威也不逮。何同乎。答曰驽骥同辕。伯乐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为之叹息。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真伪相错则正士结舌。叔虽有余犹威不逮也。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