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87-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14至卷315-饮食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十四 饮食门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势,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注 五脏之精生于五味,五味各归其所喜,如酸入肝,咸入肾,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太过则伤而病矣。能谨和之,则骨正筋柔,阴阳和平而天命长。】      平人气象论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注 五脏元真之气,皆胃腑水谷之所生也。】      阴阳应象大论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   【注 水谷入胃,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则病生肠胃。】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注 形归气,气生形,温热气胜者补阳气,故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五脏主藏精,五味各归所喜,故五味补精。】      灵兰秘典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注 运纳五谷,故为仓廪之官;五味入胃,脾为转输,以养五脏气,故五味出焉。】      六节脏象论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注 在天为气,故食人以五气。在地为化,化生五味,故食人以五味。五气从外窍而入心肺,心荣色而华,肺主声,故使五色修明。五脏之气得五味以滋养,则阴阳和而相生,气和津成而五脏之神生矣。】      五脏生成篇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缩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注 五味所以养五脏者也,太过则脏有偏胜,所不胜之脏受伤,而各见其病焉。】      五脏别论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注 水谷入胃,脾为转输,以灌溉四脏者也。】      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注 肝乃土之胜,制则生化,故散精于肝。肝者筋其应,故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注 食气曰浊气,入胃之食气归于心,子令母实也。心通脉,故淫精于脉。入胃之谷气,先淫气于脉,百脉之经气,总归于大经,经气归肺,百脉皆朝会于肺也。肺合皮毛故输精焉。毛脉合精者,血气相合也。腑为阳,故先受气。腑精神明者,六腑之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也。五脏六腑受气于谷,淫精于脉,变见于气口,以决其死生。】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