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287-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314至卷315-饮食门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注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肺应天而主气,故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也。气化则水行,故四布于皮毛,通灌于五脏之经脉,而合于四时五行阴阳之揆度,以为经脉之经常也。】      脏气法时论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注 此论五脏之本气,而合于四时五行五味也。】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注 此论五脏之病宜于药食者,五味各有所宜也。】      宣明五气篇   辛定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注 五味所以养五脏之气者也,病则气虚,故无令多食。盖少则补,多则反损其气。】      太阴阳明篇   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    【注 饮食劳倦则伤脾,故阴受之。入五脏,从其类也。】      痹论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注 居处失宜,则邪中其俞,又不能调其饮食,邪即循俞而入舍于腑矣。】      病能论   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注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毛脉合精,行气于腑,此食入于阴而长气于阳也。】      刺志论   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注 常谓谷之多少与气之盛衰相应,反谓谷入多而气少,谷不入而气多,为邪病之所致也。】      脉解篇   少阴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    【注 秋深之时,阳尽而阴盛,故胃无气,恶闻食臭也。】      刺法论   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      气交变大论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    【注 此脾土之病。】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食减。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