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孔传,31.25ms
0 前汉诸儒知孔本有五十八篇,不见孔传,遂有张霸之徒於郑注之外伪造《尚书》凡二十四篇,以足郑注三十四篇为五十八篇。...
1 首列《孔传》、《孔疏》,次宋、元、明诸家之说。 郑康成书注间见义疏及他籍,“三江”一条,足称秘宝。 司马贞注《夏本纪》、颜师古注《地理志》,其说与颖达相似,故不多取。...
2 杜虽不见孔传,於义亦不相违也。   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 还,入於郑。 郑伯将享之,问礼於皇武子。 皇武子,郑卿。...
3 其误起于孔传,以续释赓,故遂不用许说。 抑知以今字释古文,古人自有此例。 卽如许云舄,□也,非以今字释古文乎。...
4 《孔传》云:“郑声惑人心,其与雅乐同也。 ”○注“鼓乐”至“百姓愁”。 ○正义曰:《周礼·鼓人》“掌教六鼓,以节声乐”。...
5   伏生壁藏之书,汉立学,今传诵者也,孔氏壁藏之书,汉不立学,今已不传者也,书既不传,则真伪不必辨,而既考今文之篇数,不能不并考古文之篇数,史记儒林传曰,逸书得十余篇,汉书文志曰,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皆未列其篇名,书正义曰,案壁内所得孔为传者,凡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三十三篇与郑注同,二十五篇增多郑注也,其二十五篇者,大禹谟一,五子之歌二,允征三,仲虺之诰四,汤诰五,伊训六,太甲三篇九,咸有一德十,说命三篇十三,泰誓三篇十六,武成十七,旅獒十八,微子之命十九,蔡仲之命二十,周官二十一,君陈二十二,华命二十三,君牙二十四,ぁ命二十五,但孔君所传,值巫蛊不行以终,前汉诸儒知孔本有五十八篇,不见孔传,遂有张霸之徒,于郑注之外,伪造尚书,凡二十四篇,以足郑注三十四篇,为五十八篇,其数虽与孔同,其篇有异,孔则于伏生所传二十九篇内,无古文泰誓,除序尚二十八篇,分出舜典益稷盘庚二篇,康王之诰为三十三增二十五篇为五十八篇,郑玄则于伏生二十九篇之内,分出盘庚二篇,康王之诰,又泰誓三篇为三十四篇,更增益伪书二十四篇为五十八篇,所增益二十四篇者,则郑注书序,舜典一,汨作二,九共九篇十一,大禹谟十二,益稷十三,五子之歌十四,允征十五,汤诰十六,咸有一德十七,典宝十八,伊训十九,肆命二十,原命二十一,武成二十二,旅獒二十三,ぁ命二十四,以此二十四为十六卷,以九共九篇共卷除八篇,故为十六,故文志刘向别录云五十八篇。...
6 昶集注之时,有见孔传,中朝遂亡其本。 近儒欲崇古学,妄作此传,假称孔氏,辄穿凿改更,又伪作闺门一章,刘炫诡随,妄称其善。...
7 陆氏《经典释文》云:「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奏上孔传《古文尚书》,亡《舜典》一篇,购不能得,乃取王肃注《尧典》从‘慎徽五典’以下分为《舜典篇》以续之。...
8 ”孔传:“八尺曰仞。 ”正义曰:“《考工记。 匠人》有畎、遂、沟、洫,皆广深等。 而浍云广二寻,深二仞,则浍亦广深等,切与寻同。...
9 【原注】陆氏释文云,梅赜上孔氏传古文尚书,亡舜典一篇,时以王肃注颇类孔氏,故取王注从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以续孔传。...
10 论孔传。   某尝疑孔安国书是假书。 比毛公诗如此高简,大段争事。 汉儒训释文字,多是如此,有疑则阙。...
11 昔王应麟以《易》学独传王弼,《尚书》止存伪《孔传》,乃采郑玄《易》注《书》注之见於群书者,为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
12   六宗(《书 孔传》)   泰昭首祭时,坎坛祭寒暑。 王宫乃祭日,夜明祭月是。 幽宗为祭星,雩宗水旱祭。...
13 」孔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 」三国志蜀书许靖传注引魏略:「时闻消息于风声。 」      〔六〕汉书萧望之传:「天下之士,延颈企踵。...
14 」伪孔传:「叛谚不恭。 」论语先进篇:「由也喭。 」郑注曰,「子路之行失于叛谚」是也。 或或单言「畔」。...
15 」尚书泰誓孔传:「以为囚奴。 」竹书纪年:「帝辛五十一年囚箕子。 」庚信周齐王宪神道碑曰:「囚箕子于塞库。...
16   《伪孔传》   《释名》以上经部。 《尔雅》   《急就章》   《方言》   《博雅》   《埤仓》...
17 』郑珍则发十证以断其必伪,谓『彼穷岛僻岙一空腐之人,见前籍称引孔传,中土久无其书,漫事粗捃,自诩绝学,以耀其国富秘藏耳。...
18 ”《孔传》:“元孙武王,某名,臣讳君故曰某。 ”《史记孝文本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子。 ”某谓景帝启也。...
19   《甘誓》予则孥戮汝,《孔传》谓“辱及汝子”,《王莽传》作“奴”,颜注谓:“戮之以为奴也。 ”《泰誓》云:“囚奴正士。...
20 其所定五经疏,《易》主王注,《书》主孔传,《左氏》主杜解; 郑注《易》、《书》,服注《左氏》,皆置不取。...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