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陆 | 退出
内因,1.954ms
商城:内因
0 阿罗汉人虽离内因,不离外因,以外因缘故则生烦恼,生烦恼故则便退失。 复有比丘名曰瞿抵,六返退失,退已惭愧,复更进修,第七即得,得已恐失,以刀自害。...
1 阿罗汉人虽离内因,不离外因,以外因缘故则生烦恼,生烦恼故则便退失。 复有比丘名曰瞿坻,六返退失,退已惭愧,复更进修,第七即得,得已恐失,以刀自害。...
2 复次,二因二缘,发于正见,所谓内因、外缘。 佛外因缘具足,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量光明庄严其身,种种神力、种种音声,随意说法,断一切疑;...
3 以依根能生而说内因。 以彼胜故以依根故诸识能生。 以盲聋等无识等故。 以色等法识境界故。 是故依根三法和合能生彼法。...
4 故知别有能灭内因。 离所灭法。 名无常相。 若谓诸行无别灭因。 生亦应然。 不待因有。 此二与体俱异法故。...
5 二次王下劝王者修内因。 秉法者。 秉持也。 一人谓王也。 庆善也。 王有善则万方之民。 恃赖之。 即尚书曰。...
6 应须内因。 故令运三业为机也。 事解五体投地者。 众生之本体。 一义同父母。 是故虔恭尊敬归投于地。 表欲报恩之相。...
7 第二明内因。 菩萨作是观时下。 第三明为观得道。 是故我于下。 第四引证。 迦葉言众生一身下。 次番问答。...
8 以过去业为内因。 托父母体为外缘。 内外因缘和合而有。 即非自生。 或云他生者。 若无宿业自因。 终不托胎。...
9 以为内因。 六尘境界以为外缘。 兴盛六种粗重相故。 如经。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风起。 洪波鼓溟壑。 无有断绝时。...
10 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辨 若独内因不假外缘。 可如所责。 然今外假用熏。 及内正因方得成辨。 故致前后。...
11 雹之海内因乃命终。 诸天见之说伽他曰。 诸有悲怜出益语  不从其教自随心 木象无师强乘去  终于大海见身沈...
12 此内因也。 若外虽有弘法人王内心不殷重。 则不和合不能禳灾也。 二者王无惠施则寡于福禄。 如不勤田仓厨少谷。...
13 内因于外。 一切四大。 外因于内。 心心数法。 有内法外法增长。 若有内法。 内法正了。 若内法增长。 见外则了。...
14 拜瓶置内因以名焉。 后无忧王开取舍利瓶。 改建大窣堵波。 或至斋日时烛光明。 从此东北度殑伽河。 行百四五十里至吠舍厘国(旧曰毗舍离国。...
15 体同即外缘之体与内因体无二相故。 即真如同本觉也。 用融即外缘教法与内厌求。 二相通和不相违拒也。 领彼闻熏者。...
16 即内因体相熏习也。 妄心灭者。 以真熏有力减无明。 能起行对治。 妄心则灭。 成淳净圆智也。 法身显现者。...
17 此则内因修行力。 又因下外缘加护力。 亦可前名生智益。 后名灭障益。 消业等者。 前礼赞等各能除障。 已如前配。...
18 次六行令修行内因具。 外缘又二。 初二行值三宝。 二一行半离八难。 人缘不同。 或值佛难不除。 或难除不值佛。...
19 时熟既会内因具也。 闻略说故外缘足也。 因缘具故发言于兹。 问。 昔出宅等者。 举譬品以显今。 彼云诸子诣父愿赐我等三种宝车。...
20 二令修行内因具二。 初分文。 二人因下随释二。 初生尊贵。 二饶财宝。 五碍者。 一不作梵王。 二不作帝释。...

联系:
©2019/11/11-搜佛说(考据级搜索引擎)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仅提供商品信息搜索,商品需自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