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容斋随笔,41.0157ms
0 《容斋随笔》曰:《汉书》袁种告盎饮亡何,《史记》谓曰饮亡苛。 二义不同。 仆谓何、苛二字,古者通用,实一义耳。...
1 《容斋随笔》云:景德二年三月,元德皇后忌辰,中书枢密院文武百官并赴相国寺行香。 据此数事,则行香唐、宋时皆以国忌,非必朔望也。...
2 迨宋、元来,淹通古隽,唯《容斋随笔》、《梦溪笔谈》、《研北杂志》数书称焉。 今栎园先生《因树屋书影》出,采风论世,辨诬正讹,皆足羽翼经史,精确切用,渊雅可传;...
3 ”《容斋随笔》称之,以为有不可名言之妙。 余按:元舆所作《陶母坟版文铭》,语亦简妙:“彭蠡之滨,峨峨高坟。...
4   洪容斋随笔。 东坡慕乐天。 因以为号。 按南宾志。 东坡西坡。 皆白文公故迹。 樊汉柄诗曰。 忠黄江上两东坡。...
5      《容斋随笔》:先公在燕山,赴北人张总侍御家集。 出侍儿佐酒,中一人意状摧抑可怜,扣其故,乃宣和殿小宫姬也。...
6   始予作容斋随笔,首尾十八年,二笔十三年,三笔五年,而四笔之成,不费一岁。 身益老而著书益速,盖有其说。...
7 ”迈竦而对曰:“是臣所著《容斋随笔》,无足采者。 ”上曰:“■有好议论。 ”迈起谢,退而询之,乃婺女所刻,贾人贩鬻于书坊中,贵人买以入,遂尘乙览。...
8 《容斋随笔-宋-洪迈》 《容斋随笔》 十六卷 (南宋)洪迈 撰 容斋随笔总序 知赣州寺簿洪公伋,以书来曰:“从祖文敏公由右史出守是邦,今四十余年矣。...
9 佛书以一条为一则,洪景卢《容斋随笔》用之。 卷音周,一作卷,与轴同。 ”(《续说郭》)   余自订文集,亦尝用弹字分卷,细按之,则弹为道书设,因与轴同,故借用之。...
10   张子韶祭洪忠宣公文,今载容斋随笔。 其文但云:「维某年某月某日,具官某,谨以清酌之奠,昭告于某官之灵,呜呼哀哉!...
11 尝考《容斋随笔》云:白乐天好以“司”字作入声读,如云“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跎”、“一为军司马,三见岁重阳”是也。...
12   古有容斋随笔。 予效之竹窗之下。 时有所感。 笔焉。 时有所见。 笔焉。 从初至再。 成二帙矣。 兹度八旬。...
13 《容斋随笔》云:“今之州县,移徙改割,往往或失其故名,或州异而县不同者。 如建昌军在江西,而建昌县乃隶南康;...
14 [《容斋随笔》:“籍在他镇幕府,郸帅李师道又以书币聘之,籍却不纳,作此寄之。 徐太史倬谓:按词意婉转,恐非节妇意也,宜以本事为题,则得风人之意。...
15 肃可谓洛阳主人也又有洛阳主人之说容斋随笔 但引左传后汉东道主人北道主人语出处而不考 其他 廉颇为赵将宾客尽至及其免归宾客尽去后复为...
16 按奇姓通汝臣汉人见容斋随笔   宋   午相 按万姓统谱相相州人淳熙进士知铜山县兄弟以 儒业名家   明   午明臣...
17 [集]南郊 【[玉海]宋太祖是日】 日旁五色云 【[又]仁宗天圣八年是日幸琼林苑赐从官悉射于苑亭射毕遂宴有见】 设葡萄浆 【[景龙文馆记]上幸司农少卿王光辅庄是日驾还中书侍郎南阳岑义并茗与学士等讨论经史】 题目摹印 【[容斋随笔]先礼部贡院言近年进士惟钞略古今文赋怀挟入试昨者以正经命题多懵所出则知题不示以出处也至景佑元年是日始诏进士具经史所出给之】 御女 【[幼幼新书]是月宜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八初十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八日】 [杂]翊圣降 【[道经]是日兆斗北极真君下】 青缣幄 【[列仙传]茅盈字叔中蒙玄孙弟固字季伟次弟衷字思和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年十八弃家入恒山修道后二弟俱贵衷为西河太守固为武威太守乡里送者数百人时盈亦在坐笑曰吾虽不作二千石来年四月三日送仆登仙当不减于今日也至期升仙门前数顷地忽自平治无寸草皆施下铺白(王亶)可容数百人众宾并集开宴见金盘玉杯自至筵前后有妓乐丝竹之音兰麝香达数里少顷迎官毕至朱衣玉带者数百人旌旗甲仗光彩耀目盈乃与家人亲友辞别登车乘云冉冉而去】 [诏]练达渊静 【[苏轼元佑二年是日代赐龙图阁直学士新差知秦州吕公孺乞改授宫观小郡差遣不允诏]卿耆老德宇秦又旧治吏士服习卧护诸将无以易卿】 [诗]翠林深密 【[张宇初是日赴演法观视断碑因赋]雨逐西风遍野蹊石桥迷】 ...
18 后见洪迈《容斋随笔》,亦载此诗,谓风格无可采,非也。 苏文忠公诗文少重复者,惟人生如寄耳十数处用,虽和陶诗亦及之,盖有感於斯言。...
19 洪迈容斋随笔(以下简称容斋随笔)卷四府名军额条云:「荆州军额曰荆南,府曰江陵,而守臣则曰知荆南,通判曰通判荆南;...
20 《容斋随笔》:七年,又铸神霄九鼎,一曰太极飞云洞劫之鼎,二曰苍壶祀天贮醇之鼎,三曰山嶽五神之鼎,四曰精明洞渊之鼎,五曰天地阴阳之鼎,六曰混沌之鼎,七曰浮光洞天之鼎,八曰灵光晃耀?...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