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注册 | 登陆 | 退出 - 繁體
,17.5781ms
0   履 卦(第 十)   乾上   兑下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
1 三旬三十,积旬成月,积月成年。   八八六十四卦,分六十四卦配三百八十四爻,成万一千五百二十策,定气候二十四,考五行于运命,人事天道,日月星辰,局于指掌,吉凶见乎其位。...
2 万物:指自然界万物,此以“万物”说明六十四卦,“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之数”。   ②盈:满。...
3 履(卦十)   ⅰ   ⅷ(兑下乾上)   《履》:履虎尾,不咥人。 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
4   卷十 遁、大壮、晋、明夷   卷十一 家人、睽、蹇、解   卷十二 损、益   卷十三 夬、姤、萃、升、困、井...
5 天九、地十。 此简本在第十章之首,程子曰宜在此,今从之。 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偶,即所谓《河图》者也。...
6 ”按:扬子不言十者,五与五即十,太玄用九数,故置十不言。 且数止于九,至十则复为一。 故河洛以十为盈虚,亦数象关键之一。...
7   序卦卷十   杂卦卷十一   《周易正义》注魏·王弼等疏唐·孔颖达   《周易正义》   上经乾传卷一...
8   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繫五下繫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周易上下二篇合孔子十翼凡十二篇。...
9   卷十 河图说 洛书说 伏羲八卦次序说 伏羲八卦方位说 六十四卦次序说 六十四卦方位说 文王八卦次序说 文王八卦方位说 ...
10 大衍之数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 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归奇于扐以象闰。 又繋下曰。...
11 大衍之数五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 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也。 衍,演也。 揲,取也。...
12   孔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盖天地造化之道,不过一个阳五行,一个阴五行,一生一成而已。...
13 土数成于十。 十之象也。 若以人事论。 光武当屯难之时。 窦融割据。 志在光武。 为隗嚣所隔。 乘马班如也。...
14 坤数十。 三动反正,离女大腹。 故十年反常乃字。 谓成既济定也。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 ...
15   自一至十,天尊于上,地卑于下。 尊者乾之位,故乾为君,为父,为夫。 卑者坤之位,故坤为臣,为母,为妇。...
16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易有太极而生天地,天为一竒也。...
17 故一家数十翼云: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
18 噬,啮也音誓,文选十。 视履考详。 履道之终,考正详备晁氏。 泰 通也释文。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
19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自序   古者庖牺氏观象于天地鸟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画八卦文王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系之以辞以明吉凶孔子作十翼推阐义理而有大小象传则赞易亦有取夫象至于说卦传所云天地风雷耳目手足马牛龙雉金玉布釜草木果蓏之类尤为言象之祖虽及门弟子学易者仅有商子木而桥庇子庸诸人递相授受正赖此一线之延嬴秦焚书则以易为卜筮用独免灾毁此汉儒田氏杨氏费氏孟氏等所以能得渊源相传于不绝也纵京君明焦延寿辈用纳甲飞伏五行生克作易传易林旁生枝节不足羽翼圣经而郑传费学虞传孟学精深浑涵实有非后学所易窥测者虽用爻辰旁通卦时卦变诠解彖象近于穿凿为王辅嗣所讥而试质之孔子十传以及左氏春秋传所占繇辞往往悉合惟其师承有自故与古不相戾也迨夫两晋六朝去古渐远而汉儒易注多有存者郭景纯干令升诸人占筮卦辞犹能得周史遗意至于有唐易学两歧言象言理各分门户则侯行果李鼎祚犹尝稽求汉魏注疏详究象说汇为成书以传后世周易集解今兹盛行其广辑博取不必尽醇然而古注之一斑仅赖有此则李氏之功巨矣宋元以还惟遵王注力驳言象之失而前儒易学乃因以渐微夫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辞象变占相为表里使黜象数而言义理是于圣人之道去其三而仅余其一也且于易中所言龙马鬼神诎伸往来之文半归惝恍无所依据又何怪释道二氏课虚无者剽窃其宗旨以为参悟书哉汉魏至今年代愈远前儒著述大半沦亡虽荀慈明郑康成虞仲翔范长生辈遗文尚在鲜有完璧今试广为纂辑其见于他书者亦摭拾之有疑则姑从阙如而唐宋以后诸儒言象者亦兼取之以备参考余固不敢言学易独有心得但期古学未坠欲求易象则斯编或有万一之小补云岁在强圉大渊献相月初吉自序 ...
20 年垂三十,始集汉魏以后诸家传注,与里中同志者讲习,乃颇涉其津涯。 因叹朱子笃信邵子之过,而本义卷首之九图为可已也。...


易藏|儒藏|道藏|子藏| 史藏|诗藏|集藏| 医藏|艺藏|龙藏(乾隆大藏经)


搜佛说,传承国学传统文化智慧
精选摘录 | 搜索说明 | 返回顶部
联系:
- -

©2019/11/11-四库全书(国际站)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